同样的贷款需求,即使选择银行中最便捷的贷款产品,企业主也要在提交抵押材料之后,经历15天才能拿到资金。阿里金融不仅提高了贷款的效率,还革新了放贷的基本依据—信用系统。阿里金融建立信用模型,并以商家在阿里平台上的现金流和交易额作为放贷评估标准,只要是阿里平台上的商户,都有可能获得贷款。 值得指出的是,目前阿里金融的小贷资金源于旗下浙江和重庆两家小额贷款公司,注册资金总计16亿元。假如阿里金融获得银行牌照,解除对资金来源的限制,其膨胀速度将难以估量。 阿里金融的野心显然不只是小贷业务。“在我的眼里,金融业务只有一样东西我们不能做,那就是取现金,手机端、PC端都提不出钞票,但除此之外业务都可以用互联网解决。”胡晓明为互联网在金融板块画了一个小圈,除了这个小圈,其它都能碰。 银行的后知后觉 面对互联网金融的汹汹来势,银行如何应付呢? “互联网金融其实是在告诉银行,金融服务的未来是什么样。银行需要把信息更充分地挖掘,需要更充分地理解客户信用,然后去降低每一笔金融服务的成本。”思科大中华区金融部门的首席架构师张其亮对《中国企业家》说,“在信息数据处理上,互联网公司有天然优势,因此这时的银行能考虑的事只有两个,要么直接买互联网公司的信息,要么向它们学习。” 建设银行与阿里巴巴的合作走到尽头后,建行有点委屈。一位建行高管抱怨道:“我们支持、壮大了它,但它却把我们抛弃了。”但建行并未因此沉寂而是选择了自力更生,建行开始自己动手修建电子商务入口。 2012年7月,中国建设银行宣布旗下电子商务平台“善融商务”上线。截至8月中旬,“善融商务”签约商户过千,会员发展至数十万。据建行副行长庞秀生介绍,建行做电子商务平台不是因为阿里巴巴,而是因为这是未来的趋势,由电子商务公司来控制客户和银行的金融服务是不妥当的。 支付的价值也开始被后知后觉的银行发现了。交通银行总行信息技术管理部总经理麻德琼坦陈,银行以往不注意客户的业务,比如客户在银行的POS刷卡,银行只关注资金,不关注它买了什么。第三方支付公司关注这方面的业务,介入到客户流程里面去,就抓到很多机会。 在互联网公司势头最劲的支付领域,银行也开始从另一条路杀入。今年10月,招商银行与HTC推出手机钱包,加快移动互联网布局。该产品将银行卡加载在内置了安全芯片的3G手机上,实现了手机与银行卡的“合二为一”。这已经是传统银行里发力最快的一家。 “如果传统银行不改变的话,他们就是21世纪最后一群要灭亡的恐龙。”马蔚华认为,未来银行所依托的支付和存贷都将面临挑战,而新型的银行应该去做服务,为个人提供财富管理,为企业提供整套服务,而不单单是贷款。 银行在布局支付和电子商务领域的同时也在提炼、梳理自己的核心优势。 2012年8月20日,北京举行了一场互联网金融模式与未来发展的讨论会。在会上,商业银行和券商的代表、专家认为,互联网金融算不上神奇,它们有的仅是交易成本、风险管理和客户搜索上的优势,而在处理纠纷和不良资产上传统银行是具有绝对优势的。 “银行的最重要功能是管理流动性风险,而不只是降低信息成本和交易成本,而且银行作为金融中介,背后隐含着国家担保。为什么地摊上卖理财产品,很少有人买?而银行的理财产品就有人买,是因为大家知道银行的产品背后是有担保的。”一位银行专家这样认为,言下之意,低成本的互联网金融更像是“地摊金融”。 金融的本质是人和人之间的信用关系。传统商业银行在发放大额贷款时有一个原则:“看着客户眼睛”,“握着客户的手放款”。这显然是互联网金融做不到的,互联网在获得某些信息和数据上非常高效,但有些关键数据上,互联网公司是无能为力的。 以阿里金融为例,阿里小贷有客户的交易数据,却没有客户的资金流向数据。他们的数据库不能有效掌握贷款人的资金流向。这在信用判断上会发生失误。比如,一个企业向海外售货,可能会收不回货款,光看购销行迹,而不管资金是否到账,风险很大。而实体金融机构完全能够找到这方面的数据。 “有贷款就会有不良资产的产生,而资产处置必须用到人,而不能用软件代替。因为每一笔不良资产的处理方式和面临的问题都不一样,不可能用一个固定模式进行流水化操作。”一位与会专家分析道。 而在监管上,这位专家认为,银行牌照是公共产品,需要受到监管。至少30-50年内,银监会不会因为互联网金融的发展而失业。 针对银行的困境和优势,监管部门也做出了表态。银监会在2011年发布通知,向商业银行提示人人贷的风险,要求银行业金融机构建立与“人人贷”中介公司之间的防火墙,严防“人人贷”中介公司帮助放款人从银行获取资金后用于民间借贷。 人人贷式创新 银监会提出警示的人人贷(P2P)模式起源于美国。美国的人人贷公司Lending Club于2007年成立,至2012年,它已经促成会员间贷款6.9亿美元,利息收入0.6亿美元。出于对人人贷模式的看好,摩根士丹利前董事长John Mack于今年4月参加了其董事会。 国内类似模式有人人贷、红岭创投、平安集团旗下的陆金所等机构,而国内最早的P2P公司则是宜信公司。 宜信CEO唐宁曾就读于北大数学系,后赴美攻读经济学,曾任职美国华尔街DLJ投资银行从事金融、电信、媒体及高科技类企业的上市、发债和并购业务。 在美求学期间,唐宁曾去南亚考察,南亚帮助穷人脱困的小额信贷试验让唐印象深刻。传统的信贷观念认为,信用是建立在财富和抵押物的基础上,但南亚的实践彻底打破了这种观念,他们坚信“穷人有信用,信用有价值”。穷人的信用能够创造价值是小额信贷非常核心的理念。 在“穷人借贷”的理念驱使下,2006年,唐宁创办宜信,致力于发展“普惠金融”,而数学的思维与金融资源的结合正是他的强项。 (责任编辑:admin)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