导语:编剧汪远和导演韦正常常感叹,《爱情公寓》的爆发与互联网密不可分,是互联网给《爱情公寓》打开了一线生机。
一组网络数据足以说明《爱情公寓》的火爆—— 2014年1月《爱情公寓》第四季登陆荧屏和网络。首播当天全网点击量达1.5亿次,48小时内突破3亿次,电视剧同名贴吧累计发帖超2660万条,以绝对优势稳居内地电视剧贴吧第一。百度指数峰值更是破天荒地高达470.6万,超过之前所有的电视剧集和栏目。 从某种意义上说,这绝对是一款具有典型意义的文化产品——尽管成本不高,没有大制作与大明星,但却人气火爆,收入自然相当可观——《爱情公寓》第四季创收超过一个亿。这部看起来傻傻的“第一神剧”,究竟是如何炼成的? 太阳与流星 同为80后的编剧汪远和导演韦正,是上海交通大学的校友。2004年两人在校期间,正值校园DV电影非常流行,原本就酷爱话剧的兄弟俩,搭起一个学生班底,尝试着拍摄了一部校园喜剧电影《我的太阳》。 不料,这部自娱自乐的原创电影竟然一炮而红,不但在各个高校内上映时场场爆满,还斩获了不少奖项,大导演王家卫还给韦正颁过奖。不过,这其中最令两人难忘的经历是,为了给电影筹集资金,他们找到康师傅绿茶,拉来了几千元的赞助费和80箱绿茶饮料。而作为回报,电影中植入了绿茶广告。 如今回头去看,《我的太阳》确实为汪远和韦正推开了一扇门。无论是商业运作,还是剧情风格,在后来大红大紫的《爱情公寓》中都有《我的太阳》的影子。 2005年,大学毕业后的汪远创立了高格文化传播公司,通过运作明星演唱会,赚到了第一桶金。但他的梦想仍然是影视创作。“演唱会做得再成功,还是那些明星的,跟我没半毛钱关系。” 纠结了两年后,汪远说服韦正从上海电影集团辞职转而加盟高格。最佳拍档再度携手,高格转型影视制作,两人斥资百万元拍摄了《我的太阳》的姊妹篇《逆转流星》。 然而,真正的市场完全不同于校园。虽然《逆转流星》拿到了放映许可证,但由于班底和演员都不知名,片子本身也不够商业化,发行方直接告诉汪远和韦正:“这部戏根本就没有卖点,没有电影院会放映你们这种片子。” 现实给了两人一记耳光。眼看着几百万元投资就要打水漂,一张北京大学生电影节的邀请函,将他们从悬崖边缘拉了回来。在这届北京大学生电影节上,《逆转流星》凭借在学生人群的口碑击败了同时参赛的《长江七号》斩获“最佳喜剧片创作奖”,进而被橙天娱乐买下版权,让他们收回了成本。 闯过一劫后,汪远和韦正不得不通过广告制作业务养活公司。“一年能拍30多条,几万元到几十万元的广告都做过。”他们轻松幽默的制作风格,获得了不少广告主的青睐,其中包括《“麦当劳”超值达人》系列广告。 机会不期而至。一家名叫“爱情公寓”的台湾交友网站慕名而来,表示愿出100万元拍一条广告,再砸1000万元做投放。但汪远认为电视广告成本太高,说服对方尝试电视剧,“广告只是单方面砸钱,但电视剧播出后,不但能够达到更好的宣传效果,而且还能回本甚至赚钱”。 “爱情”与“交友”原本就是80后人群的热门词汇,汪远和韦正的《爱情公寓》定位清晰。因为两人都是80后,恰恰最了解80后最喜欢什么,最需要什么。创作剧本时,他们延续了原本驾轻就熟的喜剧风格,讲述年轻人都会经历的故事。 早在拍摄《我的太阳》时,汪远就喜欢在网络上找素材。“80后是互联网的一代,看到好玩的,就想让更多的人看到,一起笑。”《爱情公寓》里就有很多网络段子,尽管遭到过很多质疑,但汪远坚持认为,80后是网络的中坚力量,这些网络笑料更符合他们的胃口。“互联网像海滩,笑话像贝壳,《爱情公寓》做的就是把贝壳收起来,打磨后串成项链送给大家”。 《爱情公寓》第一季样片出炉后,汪远和韦正找来100多个年轻白领和大学生当“小白鼠”。结果“笑果”不错,90分钟里“小白鼠们”笑了173次。 然而,由于创作团队在业界主流名气不大,电视台也大都不敢尝试播出这一“有些非主流”的电视剧,仅有江西卫视以低于创作成本的价格买下了它的播出权。但在网络上,《爱情公寓》第一季的视频却被疯狂点击。 产品为王 《爱情公寓》很快积累起来了一批忠实的80后粉丝。汪远和韦正开始通过网络与粉丝们建立某种联系。“如果《爱情公寓》是一个产品,那我们作为产品经理,只需要注重用户体验,其他的什么都不考虑。” 与其他国产电视剧不同,汪远和韦正采用了数据量化方式来制作《爱情公寓》,其对细节把控的精细程度到了令人吃惊的地步。比如《爱情公寓》里插入的笑声,竟然多达三四百种。又比如,该剧每季只有24集,可是单单上字幕一项工作就花了两个月时间。韦正对记者说:“要是搁别人,可能一两个星期就完事儿了,但我们硬是过了五道工序,要求字幕时间点精确到每帧。” 《爱情公寓》第四季后期制作花了近九个月时间,大约是同类国产剧的四到五倍。其耗片比高达30:1,即30分钟的拍摄素材,剪出来只有1分钟成片。韦正甚至为《爱情公寓》第四季的笑点密度设定了“死要求”——10秒钟必有笑点,两分半钟一个大的兴奋点。韦正告诉记者:“根据国内外收视公司的统计报告,10 秒是一个换台的上限,两分半钟是一个兴奋点,喜剧片必须要有这么快的节奏。” 除了打好质量基础,更重要的是,汪远和韦正重新梳理了影视产业的逻辑。 传统电视剧必须取悦发行方和电视台,最后才是观众。最初不受主流待见的《爱情公寓》,将重心全部放在了取悦80后目标观众上。“电视剧不应该牵着观众的鼻子走,演什么观众就看什么,应该观众说了算,只要在尺度范围内,观众爱看什么就演什么。” 《爱情公寓》采用了类似美剧的季播模式。对于每一季的剧情走向,主创们都会适当参考粉丝们提出的意见。“我们会定期在微博、贴吧、论坛和粉丝会上搜集观众反馈,尽量做到每个观众的微博留言都认真阅读。” (责任编辑:admin)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