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宅急便是个好东西,中国也用得着”,第二天,陈平扭头就去“宅急便”应聘,当起了送货员,而且一干就是三年。三年中,陈平对宅急送的流程、管理、激励等方方面面都留了个心眼。 到了1994年1月18日,陈平就和二哥各出资25万,成立了北京双臣快递。那年,陈平35岁。 刚开始,雇不起人,陈平就从老家叫上姐姐。两个人在街边发传单、贴广告,从德胜门一路贴到昌平沙河镇,结果两天下来,脚上就磨出了大水泡。 到了第八天,快递生意没接到,却接了一个拉人的活。原来陈平开着小面包在中关村发传单时,人家以为他是面的,问都没问就跳上车,塞给了他1块钱,“我到亚运村。” 怎么办?情急之下,陈平就照猫画虎,模仿日本宅急便模式,跟北京各区的小卖部、宾馆、杂货铺合作“一下子签了10个点”。 回到家,陈平就做起了美梦“一年内把北京拿下,3年内发展到全国”。 不过,等他第三天到各个点去转悠时,却一下子傻了眼。原来,那些商家接到单子后,都把双臣的车晾一边,而用自家的平板车送货。 既然弄不来业务,陈平就干脆把三辆面包利用起来,送烤鸭、换煤气、接送孩子、当临时班车,反正街坊需要什么,他就咬着牙干什么。撑到1994年年底,勉勉强强赚了4700块。 “看来还是学艺不精”,1995年春节一过,陈平去了日本长野,找到一城株式会社的负责人小林。 没有想到小林对中国的快递市场非常看好,两人一拍即合,当年3月份就成立了“北京双臣一城快运”,注册资本金为180万人民币。 1996年情人节,小林给陈平支招“送鲜花”。结果,双臣马上火了,4部电话,从早上8点一直响到晚上10点,当天就接到了1万多单,日营业额超过15万。 此后,陈平给双臣取了一个更响亮的名字“宅急送”,然后大步流星朝前跑。 首先,把准星瞄向北京火车站 陈平拿着印有宅急送的小卡片,找到北京铁路系统6大货场的负责人,“要提货请找宅急送,每件货额外付6块钱。”听说有油水,货场负责人自然一口答应。 结果当年从货场走货的营业额就超过50万,一年不到,陈平就建立起了自己的业务网和运输网。 其次,向全国扩张 从1998年开始,陈平的宅急送已经在北京稳住了阵脚,他就以北京、上海、广州为基地,开始实行24小时门对门的服务。 短短一年时间,陈平就建成了6个子公司,200个网点,每年营收保持着80%的增速。 最后,分享股份 为让下面的6家分公司“有苦共担,有利共享”,陈平拿出5%的股份,共计300万股分给各路诸侯,并放出风声“现在喝点汤,将来上市再吃肉”大伙于是玩命干。 此后10年,宅急送平步青云。到了2007年,宅急送的营业额已经突破13亿,员工近万名,覆盖了全国300多个城市,成为快递业的老大。 这个时候,陈平决定甩开膀子在小件业务发力,并酝酿上市之路。 2008年伊始,华平资本通过七拐八拐的关系,主动找到陈平“3亿元入股宅急送,如何?”华平资本那可是美国排名前十位的风投机构,实力相当了得。于是当年5月,陈平就美滋滋签订了协议,然后坐等政府批文。 不过你知道的,有关方面的批文可不好等,此后直接把陈平扔在了半空中,迟迟落不了地。 3个月后,美国次贷危机爆发了,华平资本就在一夜之间消失得无影无踪。 就这样,到手的鸭子飞走了,陈平的上市计划也搁了浅。 不过,由于在上市谈判方面牵涉了太多精力,导致小快件业务没发展起来,以大客户为主的项目物流也陷入停滞,宅急送进退两难。 为求生存,无奈之下,宅急送在一周的时间里,裁掉员工近万名,撤掉2000多个网点。 当年12月3日,陈平离开了为之奋斗15年的宅急送,业务交给二哥全盘管理。随后他背个小包去了西藏。不过在林芝的一个多月,陈平越想越不心甘“我做错了吗?” 于是下山以后,陈平就又重返快递江湖,不过这一次,他把宝押在了单独成立的“星辰急便”上,“到2015年,也就是我55岁的时候,如果还没有成功,我就认命!” 要说陈平口碑还真不错,几乎没费多大力气,星辰急就获得了阿里巴巴7000万的战略投资。有了马大佬站台,几千个加盟商就跟疯了一样,半夜都蹲在陈平家大门外。 此后3年不到,星辰急便就拥有了150个运转分拨中心和将近4000个网点,即使有“四通一达”在一旁虎视眈眈,星辰急便也毫不畏惧。 于是,陈平着手通过资本力量扩张。2011年11月,陈平与一家名叫“鑫飞鸿”的华南快递公司签署了收购协议。 不过,鑫飞鸿可是一个烫手的山芋,身上背着4000多万的债务,协议一签,陈平就要掏出2000万堵窟窿。 (责任编辑:admin)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