从马后炮的角度来看,摩拜和共享单车是应运而生。上世纪80年代,自行车出行占到整个交通生态的 60% 以上,随着城市的重新规划和发展,时至今日,中国多了两亿辆汽车,10公里以上的长距离交通成为城市居民出行的主要方式,而自行车的份额降到了10%。 但自行车的退场并不意味着它不被需要。北上广深这样超大城市不断膨胀,公共交通发展的速度再快也难以满足人们的需求,特别是“最后一公里”,更是成为出行痛点。据《第一财经周刊》,2014年上海市民每次乘坐轨道交通平均耗时62分钟,其中27分钟花在地铁外的接驳中。共享单车停放自由、使用方便、费用低廉,它的出现,无疑给解决短距离出行难题提供了一条思路,同时,自行车显然比汽车要环保得多,这对改善城市环境来说同样有利。 蔚来汽车创始人李斌支持了胡玮炜的判断。有一种说法,称摩拜单车的想法是李斌告诉胡玮炜的。李斌在天使轮投资了摩拜500万元,胡玮炜的梦想之路就此启航。 《硅谷》重现 在摩拜前期的探索中,最艰难的事情,一是产品,二是找钱。 首先要解决的问题是“共享单车到底是什么”,因为之前从来没有过这种产品,大家都不知道共享单车到底是什么样子,摩拜需要从0中创造出1来。胡玮炜和她的同事后来得出了几个结论:每辆车都有GPS定位,手机打开就能找到离你最近的车,有联网的智能锁,扫码开锁,随骑随走。 2015年7月,摩拜第一次做出了产品,将想法变成了实物。但胡玮炜发现,这辆自行车和自己设想中相差甚远。“这辆车相对比较传统,它可能非常年轻、运动,但工艺相对比较复杂,特点不够鲜明,免维护度不够,锁的稳定性也不够。”胡玮炜觉得,这辆车的问世,既是一个高潮,又是一个低潮,“高潮是我们终于实现了它,”低潮则是,他们把这辆车全盘推翻了。不过,这辆车也不是全无用处,太阳能车筐这个创意以后就被用在了摩拜轻骑(Llite)版的车身,还有免充气轮胎,日后也有了用武之地。 摩拜建立了一个模型,发现造至少能使用50个月的车才最有利于公司发展。胡玮炜意识到,之前只做平台、将硬件制造外包的想法并不切实际。所有供应商都不愿意接单,甚至懒得报价,因为需要重新调整生产线,重构市场供应链,投入太大,风险太高。胡玮炜只好自己组建智能锁团队和自行车团队,靠自己团队的力量制作单车。 经过一段时间努力,到2016年初,摩拜终于生产出了第一代产品:五幅轮彀、全铝车身、轴传动、智能锁,时尚醒目、科技感十足。这个从0到1的过程非常艰难,光是智能锁,摩拜就做了八代。胡玮炜回忆,“第一批锁是我们自己在办公室里组装的,组装以后我们在街头进行小批量的测试。”胡玮炜不愿透露摩拜单车的成本,“中国的制造业很厉害,随着大规模工业化量产,这个成本早已大幅下降”。据外界估计,摩拜第一代经典版早期的造价有可能超过3000元。2016年4月,摩拜单车正式上线,并在上海投入运营,从此开始一路疾驰。 和制作产品一样艰难的是找钱——如果不是更艰难的话。天使投资人李斌的500万元不是一次性投入,而是一笔一笔给,摩拜团队实现了阶段性目标后,才会拨下一笔钱。因为做硬件总会有延时,胡玮炜在青黄不接时向朋友借过两次钱。当时她曾在内部说,“要是万一摩拜失败,就当作公益了,因为至少还留下一批结实好用的车给大家骑”。但那并不意味着她有过任何放弃,“把摩拜做成了做大了,才是真正的公益。“ 接下来的A、B两轮融资的艰难程度同样出乎胡玮炜预料。A轮融资时,国内一家很大的投资机构打算投资,但当时摩拜在建工厂,由于资金捉襟见肘,找的是最便宜的厂房,每月支付几万元的房租。面对共享单车这一全新的事物,那家投资机构最终放弃了投资意图。 摩拜的A轮最终是愉悦资本给的。李斌和愉悦资本非常熟悉,胡玮炜原本以为他们肯定会投,但由于摩拜的模式之前并没有先例,愉悦资本看过之后,“怎么一点声音都没有?”胡玮炜发现没了下文。后来讨论了很多次,经过艰苦的拉锯,这笔融资总算才敲定。 (责任编辑:admin)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