短视频的热风继续吹,这个由今日头条孵化的音乐社区如何看待自己?
2016年年中,今日头条一支内部孵化的新团队低调成立;同年9月,含着金汤匙的抖音正式上线。 把时间进度条再往前拨一年。如果你还记得2015年5月一下科技推出的爆款 App 小咖秀,以及7月登顶全美 iOS 总榜的 musical.ly,就会发现抖音与这两款产品多少有些相似:15 秒短视频,用户采用伴奏对嘴的方式表演,产品提供操作简单、创意性(甚至带点鬼畜感)的后期剪辑方式。 所以抖音的玩法并不能说完完全全是新的,但这款音乐短视频产品目前风头正劲:日均 VV (视频播放量)过亿,各路明星网红纷纷转发,甚至网易云音乐上已经出现了抖音 BGM 的收录歌单。有知情人士向36氪透露,目前抖音 DAU 已在数百万量级。 而抖音火了以后,musical.ly 团队宣布正式回到中国市场,推出中国版产品 muse;小咖秀也在 App 内上线了类抖音的功能“晃咖”,并单独设立分类,大有针尖对麦芒之势。 那么,抖音团队怎样看待眼下的竞争格局;除了头条加持,抖音还有哪些优势与差异;对产品的未来又是怎样规划的?近期,36氪专访到了抖音产品负责人王晓蔚,试图了解这款还未公开曝光过的产品。 以下为采访实录: 36氪:抖音对自己的定位是什么?当初为何要做这样一款垂直音乐的短视频 UGC 产品? 抖音:我们要做的是“年轻人的音乐短视频社区”。UGC 短视频一直是我们看好的领域。大屏手机的普及和网络基础设施建设提速降费让更多人、尤其是更多年轻人开始习惯于用短视频表达自己,所以我们一直觉得,UGC 短视频在年轻群体里一定是有很大机会的。 在我们决定做抖音之前,市场上的短视频产品,或者偏向工具的属性,或者看上去不是很吸引年轻人。我们觉得应该有一个适合中国年轻人的音乐短视频社区产品。年轻人喜欢玩,能轻松自在表达自己,展现自我,有意思的产品。 选择音乐作为切口,是觉得音乐是一种强表达的工具。当音乐和视频结合的时候,音乐很像一个滤镜,加了这层滤镜,会强化短视频信息里“表达”的部分,更容易产生社区,而不是让产品被工具化。我们相信短视频本身有成为流行文化的潜质,那搭配上流行音乐这个滤镜,无疑能放大突出这种潜质。 36氪:抖音与 musical.ly 看起来有些相似,团队如何看待这种相似? 抖音:很多人在解读国内产品的时候喜欢寻找一个国外的对标产品。这是一种快速建立认知的方式,不过这种方式略微偷懒了些。 中国的年轻人和美国的年轻人都有借助于音乐短视频来表达自我的需求。需求决定产品。问题不在于抖音和 musical.ly 的相似,而在于抖音是否可以解决此前的音乐视频社区未能解决的问题:懂中国的年轻人,让中国的年轻人喜欢然后接受它,使用它。 36氪:与北美起家的 musical.ly 不同,抖音的主要市场在国内,都说国内用户的创造性有限,团队是怎样理解、解决这种文化差异的? 抖音:抖音上也有很多国际用户,但暂时团队的重心还是在国内,我们觉得这个市场很大。 从我们的经验来看,国内和美国确实有很大的差别,不仅是 UGC 氛围上,在对音乐上也是。欧美文化里对音乐也好,对自我的表达也好,整体上都更奔放,更外向。相比之下,传统印象里的中国人可能更内向一些,也没有这种音乐的传统。这是目前没有任何一款音乐视频社区在国内做起来的文化原因。 为了解决这个问题,和其它同类产品相比,我们花了很多精力在滤镜、特效以及视频优化上。 这是因为我们发现,中国年轻人很重视自己最终展现出来的形象,希望把更美的一面分享给别人,这其实也算一种“偶像包袱”。所以产品从一开始就把滤镜放在了一个很重的位置上,投入了很多资源。最终的效果就是让整体的音乐视频看起来更自然,更有质感。曾经有用户特别留言给我们,说感谢我们开发了这么好看的滤镜,我不需要化妆就可以很自信的开始拍了。 36氪:抖音如何完成冷启动? 抖音: 为了验证抖音的产品模式,我们前期没有进行任何额外的推广、投放,完全依赖产品运营带来的自然新增和口碑传播。起初我们做了非常多的尝试来让中国用户习惯音乐短视频这种表达方式。 在运营层面上,我们会时刻注意保持对流行文化的敏感,从中挖掘适合年轻人表现的热点。 (责任编辑:admin)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