为此,陈晓不得不裁员、减薪,大力整改,但依然无力回天。即使按最好业绩,永乐2008年的净利润也只有4.57亿元,这与对赌协议的最低预期6亿元,差距巨大。 为赌赢摩根士丹利,陈晓与大中电器达成了“换股合并”计划。双方约定,大中在北京和天津的收入纳入永乐的销售额。 然而,摩根士丹利看穿了陈晓的“伎俩”,就在永乐与大中达成合作协议的第二天,摩根士丹利公开指出,“永乐收购大中,其成本快速增加以及偏贵的估值,令摩根士丹利决定调低永乐今明两年盈利预测25%~27%。” 最终,永乐股价暴跌。连续5天,摩根士丹利抛售约15.81%永乐股权,使永乐股价跌破发行价,市值从巅峰时的近100亿元缩水至40多亿元。而摩根士丹利大赚其钱,从永乐身上套现8亿港币,投资回报率超过200%。 这场闹剧最后以国美收购走投无路的永乐为结局,永乐至此消失在中国。 为了快速赚回摩根士丹利手上的永乐股票,陈晓显然已经失去理智。在急功近利、赚快钱思维的主导下,管理者对于企业的战略决策将会出现较大偏差,一旦企业跨出去错误的一步后,很容易一发不可收拾。 快钱思维的罪与罚 陈晓的挣钱思维,如今已成为很多中国商人生意观念。 一份来自媒体报告显示,中国中小企业的平均寿命仅2.5年,集团企业的平均寿命仅7~8年。这一数据与欧美相较,差了一大截,与日本企业相较,差距更彰。 欧美企业平均寿命40年、日本企业平均寿命58年。 什么原因导致中国企业寿命如何短暂?正是这种只有挣钱、挣快钱的思维,导致中国中小企业短命。 中国不少优秀企业在通过IPO后,便不思进取,借助股票增发或是外延并购,来壮大自己的块头和规模,这种外延扩张的背后是很多上市公司崇尚的一种“伪成长”模式,而真正依靠内生的、自我研发创新的内涵式成长,却几乎为零。 甚至有一些上市公司为了赚快钱、追逐财务报表的光鲜亮丽,不惜抛弃主业、脱实向虚。不是参与房地产大开发,就是参股或控股金融企业。或是干脆职业炒股、大玩杠杆举牌,大搞资本运作、资产重组,专门倒腾股权差价。长此以往,我国实体经济将会面临着被掏空的风险。 一场“赚快钱”的危险游戏,正在一些上市公司或国有企业之间你追我赶、相互攀比与角逐。长此以往,经济转型、产业升级的希望在哪里?工业强基、实业兴邦的战略是否会泡汤? 在如今中国经济发展新常态之下,也应是中小企业坚守本业、修炼内功和砥砺前行的机会。然而可怕的是,我们身边有太多挣快钱生意人。他们处处寻找市场空白机会,寻找市场寻租空间,而并不愿意在自身所处行业里拼搏钻研。 这种观念的存在,严重阻碍了中国商业向品质精良、品位精致的高阶发展,也严重阻碍了产业升级的步伐。 总而言之,专注主业的企业终将日渐取代靠投机和挣快钱的企业。这其中的根本原因是,繁荣可以通过资本暂时制造,但最终还是要在企业的坚实打拼中完成。至关重要的因素,还是在于企业家究竟能够看得多远。 (责任编辑:admin)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