翔有两个明显特点,刚出来时很热,狗狗们甚至能为了它连主人都咬;但热只是暂时的,冷掉是翔们必然的宿命,而一旦冷掉,则又硬又臭,连狗都不理。 很不巧,这两大特点共享充电宝似乎都有点符合。笔者初步判断,共享充电宝很可能就是一坨翔。我估计思聪也是这么看的,不然为嘛要打赌说“直播吃翔”(难道我理解错了)?
关于共享充电宝的分析已经很多,笔者挑几个有争议或没人争议的点,简单再来分析下——为什么共享充电宝很可能是坨翔。 一、别闹,这是刚需? 不吹不黑,我们从用户需求说起。笔者是个手机重度用户,用的是屌丝红米手机,如果在不给手机充电的情况下,手机电量大概能坚持半天左右。但实际情况是——我大多时候都是边充电边用,除非长时间外出,电量严重不够用的情况相对较少。我相信,很多人应该都是这种状态。而一旦准备外出,通常会做两手准备,一是尽量充满电,二是带个轻便的充电宝。我也相信,大部分人应该至少会做其中一手准备,直接带个充电宝的人应该更多。 那么,问题来了——譬如陈欧等入局者都说充电是刚需,该怎么看这个问题? 坦白讲,充电确实有可能是刚需,这个先不否认,毕竟目前的智能手机续航能力普遍不行(除了牛逼山寨机和类似金立这种主打超级续航的)。但问题是,是刚需,但是痛点吗?我看真不是什么痛点,尤其是大部分人都已经有非常小巧便携充电宝的情况下。再做个不恰当的比喻,拉翔是刚需,但吃翔恐怕才是痛点吧! 所以,充电这个事情,目前痛点似乎并不特别明显,而随着手机电池电量逐渐扩容,以及快充技术、甚至光伏充电技术(不要忽视了光伏充电的未来想象,前两年汉能好像就在搞这个事情了)的普及,未来只怕连刚需都谈不上了,更不要说痛点了。 尤其对于共享充电宝来说,刚需和你真有两毛钱关系?笔者甚至可以这么说,在目前用户已经形成外出带充电宝的习惯下,共享充电宝要做的事情,其实不是培养用户习惯,而是打破用户习惯! 并且不止是打破用户习惯,还要让用户放弃已买的充电宝,转而交给共享充电宝们一笔押金或者每小时1快钱左右的使用费,相比充电宝1、2百元的低廉价格且无限使用,共享充电宝们是不是贵的离谱了?大家都是学过数学的经济人,脑袋难道瓦塔了? 但痛点和共享充电宝却又有至少5毛钱以上的关系,不过,这个“痛点”可不是共享充电宝解决的痛点,而是一旦使用它所带来的新“痛点”。 二、还真有痛点,都是新生的 我们来看看这些新痛点新问题是怎么产生的。 从使用场景来看,目前共享充电宝有三类:一是移动模式下的移动共享,主攻大场景,以来电科技为代表;二是固定场景下的移动共享,主攻小场景,以街电科技为代表;三是固定场景下的固定共享,主打的是每一张桌面,代表是小电科技。 来看第一类场景下产生的新问题。以来电科技为代表的模式,随借随走,但有两个问题。 一是充电线需要自备或花10元购买,这是何等的卧槽,如果自备充电线,出门拿个数据线不嫌麻烦?如果花钱购买,为了充次电还得再花钱买线?买完之后下次再充,是不是还要再买一次?不然,就和第一种情况一样,下次再拎个充电线出门…… 二是借完后需要找地方归还,这个就更扯了。人是移动的,机柜是死的,最好的情况,充完后旁边恰好有个归还机柜;最坏的情况,离最近的机柜数公里远……这其实对机柜的密度提出了高要求,从目前来电等公司的投放密度来看,差远了。 再来看第二类场景下产生的新问题。以街电科技为代表的模式,整体其实和来电区别不大,同样需要缴押金,也是随借随走,改进的地方是不需要自备或购买数据线。但是,借完后需要找地方归还这个新问题同样存在。 另外,这两类场景还有个共同的问题——对空间的重新占用,来电科技的大机柜问题尤其突出。城市空间本身就很逼仄,目前各大商场、机场等地方已经出现了大量拍照机、饮料机等人高马大的障碍物,再塞满各类充电柜,憋得慌不?街电科技虽然主打各类食品饮料店、咖啡馆等小场景,也够占地方的,放一张笔者随手拍的图大家感受一下吧,小小的吧台,大大的机柜,看的强迫症都要犯了。 (责任编辑:admin)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