现在回想,今日头条高调崛起前,内容资讯大概归属于中国互联网流量“价值链”的末端,巨头们没有意识到,当作为基础设施的移动互联网在其他生活领域搭建完毕,内容的地位一跃而起,于是巨头们开始依次入场,有媒体甚至判断,今日头条是中国互联网历史上第一个被BAT合力“围剿”的公司。 内容争夺战的最新战况来自阿里。三月末,阿里文娱集团开启大鱼计划,宣布将UC订阅号和优酷自频道账号统一升级为大鱼号,将扶持额度从10亿追加到20亿。最近大鱼计划升级首月的收益数据报告正式出炉,数据显示:4月份大鱼奖金共发放1512万元;分成总金额较升级前增长57.9%;总体收益较升级前也增长43.5%;原创账号总收益增长60.9%;视频内容总收益增长54.30%。 真金白银的奖励无疑是内容创业者的福祉,不过直觉上,这很容易让人想到今日头条著名的“千人万元”计划(确保至少一千个头条号作者单月至少获得一万元保底收入),“大鱼”这番令内容创作者感到愉悦的欢腾,是否只是重走老路? 巧合的是,谈及今日头条,最近自媒体圈关于“今日头条流量下降”的声音似乎不绝于耳。进入2017年的今日头条,看起来正将流量转移至问答和社交等其他产品线上,分摊了原有创作者的流量池,也提升了后来者的准入门槛——巨头们在此刻强势入场,向优质创作者给予巨额奖励,就变得颇值得深思。 从作者视角,巨头的入场会让其选择“主攻”的平台变多,拿大鱼号来说,报道显示,本月首次产生双料大鱼奖金,后续获奖人数也将逐渐增多。切换到平台一端,不难发现,在这场内容大战中资本的力量固然重要,但更关键的是资本“下注”的时间——平台在“砸钱”行为的战术上非常相似,但由于身处内容创业浪潮的不同时间节点,同一行为背后,战略却各不相同。 与“千人万元”的三点不同 对比阿里大鱼计划与“千人万元”的不同。 从“平均奖金金额”上,二者相差并不大。当然,由于大鱼计划包括基础创作奖金和视频专项奖金,这意味着会有人获得两万元的双料奖金,首月就共有25位这样的幸运儿。 相比于金额,二者不同的是奖金的目的。在内容创业产业链条上,大鱼计划踩在了一个更成熟的时间节点——“千人万元”是于2015年推出,彼时“内容创业”还是小众词汇,整个市场都亟待被更多原创内容滋养,处于幼弱阶段的今日头条给予创作者补贴很大程度上是旨在激励原创;时至今日,当几乎每家内容平台都已推出“原创”功能,当原创作者队伍日趋壮大,今日头条重新分配流量池的策略也就不难理解。而由于原创市场的相对成熟,当大鱼入场,目的也就非常纯粹,鼓励优质内容创作,只要创作者能持续产生优质内容,便会持续获得丰厚奖励。 这就带出大鱼计划与“千人万元”的不同之二:惠及人数广。以我个人所在的科技领域为例,相较于“千人万元”的门槛高企(至少科技领域),只要有可持续生产的优质内容,分到大鱼奖金应算得上是大概率事件。我自己就获得过好几次奖金,记得初次获奖时,将截图转发到朋友圈,不少自媒体同行都表示后悔忘记报名……欣喜的是,一两个月后,之前后悔的不少同行都纷纷晒出获奖截图,这意味着只要持续产出优质内容,大鱼奖金几乎可以是一种固定的期许。而今日头条这边,它正加快产品的扩张步伐,将流量分配给诸如问答,短视频,微头条和火山直播等新产品上——作为一股强大的新锐力量,今日头条正以一己之力培育生态,这种培育也势必改变原有的内容分发机制(譬如降低图文广告分成系数)。 而在任何领域,巨头都携自身生态系统而来,内容领域也不例外,所以在相当长一段时间内,由于资源的相互支持,大鱼号都不会降低奖励力度——另外更重要的是,谈及生态系统,便自然说到大鱼计划与“千人万元”的第三处不同:扶持短视频的强大力度。 对“碎片化”和“视频化”趋势的双重迎合,正在让短视频成为这个时代最主流的内容载体之一,相比图文内容的维度单调,视频本身是一个立体且更具“IP化”的媒介样态,将会有更多在文字上陷入同质化的内容创业者投奔短视频——由之前“量子计划”升级到“大鱼计划”,其最大目的之一就是让短视频创作者更高效便捷地共享整个阿里生态资源。 (责任编辑:admin)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