36氪获悉,“找木网”已完成数千万人民币A轮融资,资方为香港中投投资有限公司。2015年6月找木网曾获得1000万天使轮融资,资方为上海中路集团。
《2015-2020木业产业研究报告》显示,2015年中国木业需求4.2亿立方,其中进口木材为1.08亿立方。由于进口木材上游不透明,加上语言、环境等因素的限制,终端买家很难从国外直接采购,而是要经过林地-一级收货商-二级收货商-出口商-进口商-一级分销商-二级分销商,最后才到终端客户的手中。 经历了撮合、代买代卖的尝试,“找木网”发现这两种模式带来的客户黏性并不高。于是找木网决定转型做“木材的垂直海淘”,利用团队在上游林地的供应商资源。 做垂直海淘的一个前提是已经积累了大量用户,才能反向到最上游集采。根据团队提供的数据,找木网已积累了6800家工厂客户,收集了4万+工厂木材需求信息;现阶段,上游建立了3000多条国际采购渠道,分布在北美、南美、非洲、欧洲、东南亚等地,已有50多个木材品类。 连接林地/品牌商和工厂,找木网创始人冉海鹏介绍,林地和品牌商有三方面的需求:单次采购量要大、品种要多、订单要稳定。而周期性生产的工厂,能够同时满足这三点。 从林地-(陆地运输)-国外港口-(海运)-国内港口-(仓储货运)-终端工厂,除了木材本身可以集采,供应链条上的其他服务环节如报关清关、国外运输,也能够以团购的方式获得更低的价格。算下来,大约可为终端客户节约15%-20%的采购成本。 对于中间商承担的“垫资”功能,找木网也提出了相应的解决方案。以前工厂是100%全款买货,现在只需要付20%的定金。货到了工厂,再付剩下80%的余款。因为量大、稳定,找木网和国外的结算采用“国际信用证”的模式,先付20%的定金,把货运到船上之后,再付余款。找木网和银行、P2P公司合作,中间的成本由它们来垫付。 效率上,公司和国外港口合作,设立专门的区域放找木网的木头。这是因为亚非拉国家的港口管理并不标准,哪批木头离船近,就先装船,这样一来就可能导致同一批货在不同的船上、在不同的时间到达。如果要等所有的木头到齐了再清关,会增加港口的滞港费。“时间成本很重要”,冉海鹏表示,设立了专门区域之后,能节约至少两个星期的时间。 木头漂洋过海,到了国内的港口之后,需要解决的问题是仓储和货运。传统经销商的做法是在港口附近设仓储点,找木网不设仓储点,而是和货运公司合作,希望能够在清关之后,直接运送到工厂。但问题在于,假设一次有一千立方的货,每辆车一次只能运20立方,需要50车,但在港口是很难找到50台车的。冉海鹏表示,这是一个循序渐进的过程,吸引更多的社会车辆加入“找木车队”。船期是固定的,找木网会在拉货之前,告诉车主有多少货在什么时间到港、需要多少车辆、可以提前多久准备。 除了集采,“找木”过程中还有两个很重要的环节是“质检”和“风控”。找木网先后会上进行两次质检,第一次质检是在林地的木材堆场,检验木材的直径、体积、重量、是否有虫洞等等。第二次质检是在运送的过程中,视频全程拍摄木头的装卸过程、集装箱的箱号,木材上是否贴有找木的LOGO。二次质检是为了解决和客户之间的信任问题,除了木材质量之外,还要确保在运送过程中没有换货。 在风险控制上,找木网会对木材的价格走势做出评估。量大有跌价的风险,量少则有升值的空间。工厂需要付给找木网的20%定金,按照国内的最高价计算;如果到货后没有能力支付80%的余款,这批木材将由找木网进行拍卖。 相对于钢铁、塑料等行业,木材是利润很高的品类。除了各个环节节约下来的利润,最大的盈利仍然是木材本身的利润(软木5%,硬木10%)。 团队背景上,创始人冉海鹏从2011年开始在美国、非洲从事木材进出口贸易,核心团队成员均有10年-20年木业从业经验。今年公司仍然将主要精力放在海外,真实了解木材上游,同时进行团队建设和市场推广。 (责任编辑:admin)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