用户规模的扩张,大量的长尾需求的激发,需要更多的知识生产者,无论名人、专家还是素人草根都有了平等发展的机会。因需求扩大,知识经济已进入了大内容生态竞争的阶段,谁的生态更完备,谁更有机会成为知识经济未来的胜出方。总结一下,大内容生态成趋势原因有三: 第一:知识经济消费呈现多元化特性:知识经济最大的吸引力在于,以付费的方式在信息爆炸时代为用户提供精品知识。用户消费往往并不局限于某领域,喜欢李银河的也可能同时是京剧爱好者。用户多元化的消费需求,使得知识产品不丰富的平台缺乏吸引力,倒逼各平台向大内容生态发力,2016年罗辑思维团队打造得到就是基于这个趋势。 第二:消费精品内容已成为生活方式:从上文引用QuestMobile的几组数据我们可以看到,各平台上用户对精品内容消费需求已被打开。相比网红知识经济消费的一锤子买卖,现在的知识经济消费呈现稳定、持续、长期的三大特征。根据逻辑思维CEO脱不花(李天田)透漏,得到App目前用户总数达到529万,日活用户42万,日活占比达到十分之一,在App中已经属于高频。可见,消费精品内容已成为很多用户的一种生活方式。 第三:知识经济长尾需求被挖掘:相比听王思聪说什么,兴趣、求知欲驱动的知识经济消费更稳固,因此许多长尾知识经济消费被挖掘。例如,华东师范大学心理咨询中心特聘高级咨询师陈默在喜马拉雅FM上线的亲子教育课《陈默:如何做不焦虑的家长》,上线短短3个月,付费播放量已达364.6万; 而在较为冷门的艺术类别,意外艺术的创始人意公子的《你不可不知的人类艺术名作》上线半年播放量也达270万。 这些看似长尾的知识产品,相比更大众化的《罗辑思维》在吸金上暂时无法抗衡,但各自的规模已然可以轻松养活一个知识生产者甚至团队。 去年靠名气通吃一切的知识经济已成为过去时,虽然分答创造出“付费偷听”这样的反哺产品,刺激更多用户花重金去向名人发问,但依旧未解决知识经济里“知识”这个核心地位的问题。知识经济要想长久发展,离开“知识”二字将会寸步难行。 草根素人的崛起,标志着知识经济已进入更成熟轨道上,当知识经济与高品质生活划上等号时,知识经济的潜力才会得到真正的释放。而这考验的则是各平台价值内容上的硬实力,2017年知识经济竞赛进入新阶段,大内容生态或许才是知识经济真正的未来。 (责任编辑:admin)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