据多家媒体报道,2017年6月20日(卡兰尼克无限期休假期间),还在面试招聘高管的卡兰尼克在芝加哥市中心一家酒店里接到了两位投资人代表的意外来访。这两位VC是Matt Cohler和Peter Fenton,来自于Uber最大股东之一也就是硅谷Benchmark基金,这二位也是与卡兰尼克一直走的比较近的VC。他们递给了卡兰尼克一封题为Moving Uber Forward(简法帮译:推动Uber继续前进)的信,信中提出了限卡兰尼克当天辞去CEO职务等一系列要求,这封信由公司五家投资人联合签名,包括四家VC和富达投资。 据透露,从2009年开始将Uber一手打造成领头独角兽的卡拉尼克第一反应是犹豫不决,他赶紧给自己的坚定支持者——公司董事会成员Alianna Huffington女士(赫芬顿邮报创始人,已经从邮报离职创业)打电话征求意见。Huffington告诉他,这封信中的建议值得考虑。 当天下午,卡拉尼克把自己与Matt Cohler和Peter Fenton锁在酒店的房间里,讨论商定Uber未来的最佳路径。最终,经过几个小时的争吵和辩论,妥协方案出炉:卡拉尼克先生同意卸任CEO职务,保留公司董事的席位。 分析人士指出,芝加哥酒店里的逼宫事件其实并不突然,这是几个月以来Uber系列危机的最终爆发,原本支持卡拉尼克的很多投资人、董事、高管员工甚至盟友都开始不再支持他,而有些人开始将他视为公司的累赘。 有报道称,公司董事会成员在2017年系列危机之后已经开始出现不满。Bill Gurley 作为Benchmark基金在Uber委派的董事已经开始愤然要求公司启动顶层改革。公司另外一位董事David Bonderman(Uber投资人TPG的创始人)也开始更多地与卡拉尼克在董事会上发生争执,因为他认为卡拉尼克在招聘COO和CFO等高管的工作上一直在拖后腿。 然而,开除卡拉尼克CEO职务并非易事,因为他通过超级投票权(下文讨论)控制着公司的投票权,包括股东会和董事会。投资人抱团联名书信给卡拉尼克施加压力可能是唯一可行方案,但是如果卡拉尼克利用超级投票权反抗,导致投资人无果而终又会“偷鸡不成蚀把米”,投资人担心反被人说为袒护卡拉尼克。 最终,据说也就是驱逐行动的几个星期前,Benchmark的合伙人还是启动了逼迫卡拉尼克辞职的计划。逼宫事件的一个星期之前,卡拉尼克在公司董事会议后宣布无限期离岗休假,悼念他不幸去世的母亲,也好休息调整认真考虑公司领导团队建设问题,满血归来之后重新掌舵危难中的公司再次启航。 事实上,卡拉尼克看起来并不打算真的无限期离开公司,报道披露就在宣布休假之后他立即开始用手机工作,将TPG的Bonderman从公司董事会上排挤出去,因为后者在讨论性别歧视等公司文化问题的公司全员大会上发表了不当的性别歧视言论,当时公司董事Huffington女士提到公司新(独立)董事雀巢的龚万仁女士时说,“数据显示如果有一名女性加入董事会,就更有可能会有第二名女性加入董事会”;而Bonderman则插话评论道:“实际上,数据显示的是更有可能是要说更多的话” 。据报道与这位私募大佬日渐不和的卡拉尼克则迅速地给自己的友军发短信、发邮件和打电话采取系列攻势逼迫Bonderman退出董事会,不出一天时间后者宣布辞职。 投资人已经预计到卡拉尼克的休假时间不会很长,据消息人士透露,Benchmark决定在卡拉尼克返回公司重新执掌CEO工作之前采取行动。 截至2017年6月19日,Benchmark联合起来了其他四家投资人已经起草和签署了给卡拉尼克的信——推动Uber继续前进,包括Menlo Ventures基金、Lowercase Capital基金、First Round Capital 基金和富达投资。据说Benchmark还试图拉拢更多董事加入罢免事件,但因为后者不愿意让Benchmark的Bill Gurley做代表而未果。 五家投资人决定委派Benchmark基金的Matt Cohler和Peter Fenton去向卡拉尼克摊牌,因为预计到可能会有艰难的对抗,而这二位VC跟卡拉尼克的关系更近。 突如其来的废黜行动让卡拉尼克防不胜防,创始人与投资人的对抗似乎一触即发,有报道称卡拉尼克开始让自己的人在旧金山总部的投资人股东群体传播消息,以便达成双方的妥协。经过当日漫长的谈判和各方意见的征询,卡拉尼克最终决定放弃CEO的职位,深夜起草了辞职声明并同意公开宣布辞去CEO职务。 但是,卡拉尼克保留了董事席位。Benchmark基金的Bill Gurley作为公司的重要投资人和长时间董事在第二天也宣布辞去董事职位,由二位废黜大使之一Matt Cohler接替。 这种结局给人的感觉是,卡拉尼克将留在董事会里继续给自己的公司提供支持,但不再具体掌控公司的运营。 几位投资人为何能制服卡拉尼克? (责任编辑:admin)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