设计工作中,你是否遇到这样的问题?拿着自己辛苦完成的设计稿推进时,被各种角色提出各种意见。 比如:“我觉得这样不好”,“我觉得可以加个渐变”,“要不你试试竞品那样”,“不不不,这跟竞品太像了,我们要差异化”等等…,然后进入无限改改改的恶性循环中。 你委屈的觉得他们不懂设计,翻着白眼抱怨着设计师没有话语权。 为什么会这样? 1. 视觉的主观性 评价视觉设计的好坏,天然的会掺杂着主观因素在,每个人的审美不一样,导致大家都能很容易的提出自己的意见。 2. 目标不明确。 设计前没有跟需求方达成一致的明确目标,所以最终评价设计方案时,没有好坏标准,无法满足每个人的喜好。 3. 低效沟通。 很多设计师陈述自己方案时,不从如何解决需求出发,仅停留在视觉表现层面,比如:我觉得这样更有逼格,我认为这个配色显得更高端,留白应该会让人更放松,这是设计流行趋势,等等…没有客观依据,很难让人信服。 如何解决? 想要提升设计方案的说服力,可以分为三个步骤:1.理解需求;2.明确目标;3.高效沟通。 1. 理解需求 视觉设计师,作为产品设计流程中最后的环节(产品-交互-视觉),本身对信息的获取相对比较片面的,如果你只坐等接受交互稿,然后机械性的刷设计网站,找灵感,最后打开PS或Sketch开始撸图(大部分设计师都会这样),这种不充分理解需求就开始做设计的行为,属于思维懒惰。 比如,你接到一个需求,要你做一个红色的按钮。很多设计师是边吐槽他们审美low,边尝试各种明度、饱和度、加不加投影、要不要渐变的红色按钮。结果是,改来改去,对方还是不满意。 为什么会导致这种情况?因为,需求方提出一个主观需求的背后,往往都有一个非常明确的对结果的预期,而你要做的是主动沟通,了解为什么要红色?或许他们只是希望按钮更突出,来提升转化率。如果是这样,你完全可以跳出“红色”按钮本身,去寻找更多的解决方案。 所以当接到,类似“我想要一个色彩斑斓的黑色按钮”,“logo能不能在小一点的同时大一点”这种无理需求时,我们先压压心中的草泥马,多沟通,引导他们说出需求背后真正的想法,而不是被他们牵着鼻子走。 所以在需求阶段设计师应该主动跟需求方深入沟通,搞清楚以下几件事儿: 设计师只有在非常充分了解信息的基础上,才能分析需求的合理性以及避免接了需求后被动的一股脑的陷入细节去执行。 2. 明确目标 明确目标,是为了最终设计结果可衡量,而不是你一言我一语的bbb。设计师的工作不是提出天马行空的创意方案,更多的时候我们要明确了目标,接下来的设计工作才可能是走在一个正确的方向上,正确方向上才有好坏之分。 很多设计师认为,一个产品够简洁,留白很大,图配的也高端,所以是个好设计。真是这样吗? 比如,同样是购物平台:淘宝,寺库。设计风格截然不同,寺库看起来更简洁高端,那能说淘宝不是好设计吗? 我觉得不是,因为它在做符合自己产品目标的设计。寺库的产品定位是:奢侈品购物服务平台。而淘宝的产品定位:价格合理,适合大众的购物平台。 还原现实生活中的场景,大概是这样的: 寺库,是高端的奢侈品商场,给人尊贵奢华的感受。而淘宝,是符合大众消费水平的步行街,你可以走走停停到处逛逛,淘一些自己喜欢的东西。 因此,从用色、到排版布局、运营氛围,淘宝都是在对标自己的产品目标做设计,这样推进项目设计时,才更有说服力,而不是停留在各自主观喜好层面的撕逼。 所以,做设计的时要常问自己几个问题: 当你的设计方案每个细节,都是以目标为导向时,你输出的方案将更有说服力。 3. 高效沟通 (责任编辑:admin)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