基金募集基本靠PR,判断风口基本靠媒体,项目获取基本靠抬价,尽职调查基本靠审计,判断标准基本照发审,风险控制基本靠对赌,投资勇气基本靠合投,投后管理基本靠放羊,GP收益基本靠费率,LP赚钱基本靠运气,排名基本靠赞助费。 PE圈有一个著名的段子,道尽了中国PE江湖的生存现状:基金募集基本靠PR,判断风口基本靠媒体,项目获取基本靠抬价,尽职调查基本靠审计,判断标准基本照发审,风险控制基本靠对赌,投资勇气基本靠合投,投后管理基本靠放羊,GP收益基本靠费率,LP赚钱基本靠运气,排名基本靠赞助费。 之所以会这样,其实源于PE江湖的三大新常态:散户化、VC化、头部化。 一、散户化 去年以来较为宽松的IPO政策,使得股权投资变得火爆起来。截至今年6月底,股权类私募基金实缴管理规模达到5.83万亿元,较去年年底增加1.5万亿元,增幅达34.8%。私募管理基金只数从去年年底的15789只增长至23473只,增幅高达48.7%。 (注:官方将私募划分为证券、股权、创投和其他四类投资基金,本文关于PE的数据与中基协发布的关于股权投资基金的相关数据对应) 然而,从将近8000家的PE机构的组成来看,90%以上PE的管理规模在20亿以内。如果再进行细分,我估计,管理规模低于10亿的PE机构会是大多数。
自2014年私募被正式划入正规部队后,PE进入了野蛮发展期。彼时,我们看到,无论是公募、券商等奔私的金融大佬,上市公司大股东,还是娱乐明星们都纷纷加入私募行业。即使经历了2016年监管层发起的两轮“大清洗”,如今依然保留了将近2万家的规模。 下一次厨房做几道菜并不难,但是要开一家持续赚钱的餐馆却并非易事。 这一次的乐视事件中,PE散户化现象表现的尤为强烈。很多人应该不会忘记,2015年整个市场都在疯抢乐视体育B轮投资份额的荒诞场景(刘涛的1000万血汗钱就是在这一轮被深套的),这跟二级市场疯狂追逐概念股如出一辙。面对乐视的今天,不知道那些花了高昂FA费用抢到份额的PE机构作何感想? 那个以豪赌新三板著称的某机构,曾经对外宣称自己的年化投资收益率超过70%,并喊出了几百亿的估值,真正是惊呆了PE行业的老司机们。尽管如此,还是有很多“专业投资人”对其趋之若鹜,无数LP纷纷慷慨解囊。如今它却打了个“骨折”,找了家老实巴交的上市公司把自己给“嫁”了。 历史一再教育我们:莫怪骗子太狡猾,只怨自己不专业。一些明显偏离常识的故事也能应者云集,还是因为中国PE界的散户太多。 二、头部化 任何行业都会经历从野蛮发展到行业洗牌再到不断集中的过程,投资行业也概莫能外。实际上,这两年PE行业已经开始展露寡头化的苗头,好的资源正不断向头部机构聚集。有人戏称,如今的PE格局是BAT以及其他机构。 从募资的角度看,且不说孙正义成立的千亿美元基金,国内的也要不少像高瓴资本这样的投资机构,管理规模也已经突破了千亿(人民币)规模。 再从投资的角度看,几乎所有的明星项目都被人们熟知的几家知名机构投了,大部分的PE机构只能在头部机构看不上的项目里挑挑拣拣。其实这也正常,就像男女结婚也讲究门当户对一样。不仅头部机构在不断寻找明星项目,明星项目也希望能有明星机构来给他们做背书和导入资源。
而人才的流动同样向头部机构汇集:优秀的人都希望能到知名机构里大展拳脚,而大部分的私募机构在人才引入上举步维艰。 就像“狮子和羚羊”的故事里所描述的那样,羚羊跑得快是为了防止被狮子吃掉,而狮子拼命奔跑也是为了填饱肚子才不会被自然界淘汰。 未来的PE行业也是如此,只有不断奔跑,成为头部才能打开更大的生存空间。 三、VC化 人们早就发现,无论从投资阶段还是投资金额来看,PE和VC的界限越来越模糊。而在科技爆炸、奇点临近的时代,一个行业会被发达的互联网和狂热的资本快速催熟,然后快速形成诞生独角兽。 而大部分PE只是默默地看着这一切发生,却几乎完全插不上手。所以,VC早就把PE的活给干了,头部PE们也早已到深入到前线开辟了新的战场。 (责任编辑:admin)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