张远已经放弃融资了。原因很简单,公司处于创业初期,尚未盈利,在新三板很不受欢迎。 张远公司所处的困境,在当下的新三板市场并不是个例。 被誉为下一个“纳斯达克”的新三板,承载了许多创新创业公司的梦想,他们太渴望登上国内资本市场了。要知道,在过去,中国的资本市场几乎就是财富的代名词。 在这些创新创业公司看来,新三板是个不错的机会。然而,满载希望而来的他们,却又有不少带着失望而走。仍然坚守着的,也难免需要在焦虑和迷茫中,努力适应这个市场的生存法则。 在这样一个突然爆发又骤然遇冷的市场,个中滋味,恐怕只有这些公司自己最清楚不过。 | 挣扎 | “股价大跌、盘桓在低位”,是陈丽在当下最直观的感受。 两个月前,陈丽所在的公司披露2016年年报,业绩由盈转亏。“创新层要按上市公司的标准进行审计,在与会计师沟通后,我们对固定资产和无形资产计提减值准备,影响了净利润。” 当时,陈丽的电话几乎被打爆了。 “至少得有三五十人,通过不同的方式联系我”,对于投资者的反应,陈丽显得有些吃惊,“没有想到投资者会有这么大的情绪。” 这令陈丽有些担心。要知道,公司的股东达几百户,他们是真正影响公司二级市场股价的人。 陈丽的担心并不是没有道理。之前,陈丽公司的利润和收入的指标都符合IPO标准。2016年业绩亏损,意味着短期内公司不太可能IPO。年报发布至今,公司股价已经跌去不少。 陈丽的公司并不是唯一感受到压力的。在IPO指挥棒的挥舞下,利润,逐渐成为这个市场筛选公司的唯一导向。尚未盈利的公司,正在被市场“选择性”地放弃。 “以前那些很传统、行业也未必有多大前景的公司无人问津,但现在只要它们一年有3000万的利润,就足够吸引市场的目光”,孟坤有些无奈说道。 对于这种变化,孟坤表示很理解。根本意义上,这就是资本市场的一种周期。这个周期是因为IPO加速导致的,因为目前大家最终的资本退出途径肯定是A股,然后所有一轮一轮的融资,不管是一级市场,或者新三板这种介于一级跟二级之间的市场,肯定会围绕着IPO的指挥棒去转。 他说,如果换作是他,也会如此。 尽管理解,孟坤仍需要不断面对巨大的压力——二级市场的市值,远远低于一级市场给出的估值。 “如果企业处于转型或爆发前期,需要大量融资持续投入,二级市场价格太低,会直接影响我们的融资。现在我们公司就面临这种问题,好在公司现金流还可以,所以短期内我们不打算进行融资。” 当下市场中,不少创新创业型的挂牌公司都面临这个问题。他们的共同点在于,在牛市中选择尽力拥抱这个市场。 流动性就是这样。你选择它,无非就两种结果:市场向下的时候,锦上添花;反之,则意味着雪上加霜。 陈丽的公司已经放弃融资了。尽管,去年有超过50家的投资机构来公司调研,但都没有谈拢。原因是,公司根本不可能按照现在的价格发起定增。 任何低于此前定增价格的发行方案,都会面临来自此前定增进入股东的压力:没有人愿意在这样的估值,被稀释大量的股份。 一些投资机构告诉读懂君,在他们看来,股价根本算不上什么问题,一二级市场投资逻辑完全不一样。“价格与价值是两回事”。 但在实际接触中,孟坤和陈丽却发现投资机构不大愿意接受严重偏离二级市场股价的定增价格。 去年,与定增机构沟通时,孟坤就已经很明显感觉到二级市场价格,还会是很多人心里参考的价位,因为哪怕机构中一个决策者很看好的项目,他也会承受方方面面的压力——LP、投委会的压力,价格严重偏离很难解释。 “他们会觉得既然二级市场是这个价格,那为什么不在二级市场买呢?实际上大家也知道根本买不到,按这个流动性一买价格立马会往上涨。” 这就是最难的地方。 | 束缚 | 谈到现在的状态,张远将自己形容成一个“六十多岁的老头”。 “我们是一个爆发性的行业,年轻人敢闯敢斗,但是如果公司高管是一个六十多岁的老头,做什么都会很保守。” 时间回到2015年。当时,张远决定拆VIE回国挂牌新三板。 “当时我认为新三板对我们这种创业创新型的小公司而言,是一个比较自由、市场化的市场”。 (责任编辑:admin)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