顺为合伙人程天从2014年就开始接触闪送公司。今年6月,顺为资本领投了闪送的C+轮5000万美元的投资。程天告诉36氪,之所以在今年这个时机进入,是因为在过去几年的O2O大战中,尽管闪送这类的服务已经存在了,但由于每家数据都比较接近,还存在一些不确定性,“现在闪送的成绩证明了自己在运营和效率上的能力”。 闪送市场总监杜尚骉告诉36氪,目前闪送的用户数3000多万,每天10万单(37个城市加起来),平均客单价30多元。据此计算,这意味着每月近亿元级别的营业收入。此外,今年闪送平台订单量月增长约15%-20%。 难怪这项业务会收到资本的青睐。 闪送的特点是客单价高,平均30元,这一价格超过了被作为优质快递标杆的顺丰快递,是普通快递的4至6倍,与外卖平台上的配送员相比则差距更大,他们平均一单收入在4-8元不等。 和外卖相比,闪送配送员所能得到的薪资也不低,需要配送的单量则更少。 目前闪送配送员有27万多,主要是兼职,如果一整天都做闪送,平均可以接8至10单,80%给闪送员;剩下20%,主要用于用户优惠、闪送员奖励和平台运营费用——换句话说,闪送配送员一天的收入平均在300元左右,月收入6000元左右。 也就不难理解,这项业务,会受到类似公司的觊觎。比如外卖公司,以及京东这样有同城配送业务的公司们。 为什么是闪送,而不是外卖平台们 既然闪送是O2O大战孵化出来的市场,为什么外卖平台没有拿下这个市场? 从运力来看,无论是美团还是饿了么,都在外卖业务下积累了自营物流团队,拿饿了么来说,帮买帮送业务用的是蜂鸟配送系统,注册配送员达300万左右。 但大部分用户还是习惯通过饿了么来买东西,而不是送文件。根据饿了么介绍,从今年3月跑腿业务上线至今,目前“替我买”和“替我送”比例为7:3,帮买的订单主要是数据线、小吃、卫生巾等便利店品类,帮送的订单主要是文件、发票、合同、电脑、手机和礼品等,配送运费平均为12元。 业内一般认为,无论是美团和饿了么,都没有威胁到闪送这类公司。而这两家公司也都不愿意公布跑腿业务目前的订单量和具体运营情况,回复均为该业务刚上线,还需要运营一段时间再公布数据。 这是两种运力模式的PK。 就外卖平台的配送员来说,他会先收集一定数量的外卖订单,合并着跑腿业务订单,为自己设计一个合理的配送路线,把商品分别交付给多个人。然而,闪送的形式是点对点,从A用户处取货后不做任何停留,直接送到B用户,实现专人专送。 闪送快递员杨念坤告诉36氪,外卖配送员很少有加入闪送配送团队的,“他们中大部分人不适应长距离奔跑,不熟悉北京整体的路线,比如说,直线距离20公里的订单,如果单跑一趟的话,得一个半小时到两小时,然后来回就得花个四五小时,只要扣完钱的话也就没多少钱,四个小时就挣点小钱。他们就不如干自己的老本行。” “美团他们的跑腿业务还比较难做起来”,一位外卖配送员告诉36氪,一来因为闪送业务的起步价16元,餐馆用闪送送一餐饭不值当了;二来外卖配送员不愿意接同城远距离的订单,路不熟,路上浪费的时间太多,效率太低,每单的补贴太低,都成为了外卖平台在跑腿业务难以推进的原因。 “什么样的价格反映了什么样的单量,单量决定了你什么样的密度,那这个密度实际上匹配的是说你匹配多少运力”,泰合资本杨佳乐说。 “如果是从零起步的创业者,我们觉得已经很难再杀入这个领域了”,杨佳乐表示,现在才进入这个领域的创业公司,需要在短时间内投入更多,但机会概率很低,因为闪送的品牌认知已经在这几年被建立起来了,“想要弯道超车,需要蛮多的投入或者时间去换取。” 因此,尽管外卖平台具有海量的用户,高品牌认知度,但是在运力的组织形式上,外卖平台和闪送这种众包平台有着本质的区别。杨佳乐分析,这导致外卖平台在跑腿业务上的进展不是非常顺利。 此外,送外卖这项业务本身需求依然旺盛,外卖平台没有专心地发展点对点即时配送业务的强烈需要。 跑腿业务是个相对外卖更低频,这种需求是否能靠补贴来刺激?至少程天认为,目前来看,同城速递还很难像外卖平台一样依靠补贴发展。 对手并未消失 但这并不代表,闪送可以喘一口气了。 “达达是目前闪送最值得警惕的对手”,一位物流行业研究人士告诉36氪。 (责任编辑:admin)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