必须得说的是,这个阶段是“拜苹果教”最火的时候,周鸿祎、罗永浩都是代表人物。看中iPhone红利创业的人越来越多了,但竞争也越来越激烈了。2012年,App Store里的应用数量已经超过100万,基本上所有正常人能想到的领域和长尾需求,都已经有人在做了。不得不说,这之后iPhone带来的创业红利在不知不觉的消退,创业的门槛降低了,但是创业成功的门槛却越来越高。 从iPhone5开始的库克时代是消费创业的红利期。iPhone5开始,手机大创新越来越难,APP应用也越做越重,创业者更多是在商业模式上寻求突破,比如电商、O2O,再加上指纹功能性模块降低了支付的门槛,促进了应用的场景化。手机大屏化、4G网络普及,倒是带动了新的富媒体内容创业,比较好理解的美拍、小咖秀、快手都因为这个火过,整合了外接传感器或者外部信息,比如加了外部传感器的智能硬件,比如加了LBS和AR的Pokémon Go 。 其实,这时候,应用已经越做越重,将应用做轻,反而又有了机会。这个阶段,最明显的是基于云、大数据的复杂工具应用又重新回归;基于微信的公众账号、小程序在特定场景下开始俘获用户。这正好解释了近几年创业的两个趋势:一个是内容类的越来越多,既然不能形成某个场景的垄断,做内容总行吧;一个是应用“前端”越来越轻,但“后端”原来越重,或是后台很重,或是线下很重。被很多人看好的B2B、企业服务、互联网金融、共享经济都符合这一特点。
二 抓住iPhone的机会不是投机,是一种能力。 iPhone引领的移动互联网机会面前,人人平等。但要吃尽机会的红利,将公司做成一家大公司,却并不容易。每一次基于iPhone的新创意,都有可能无意中与数以万计的开发者“撞车”;每一波iPhone升级回归,都有可能是上一代产品的出局时刻。商业终究回归本质,即使曾一飞冲天的创业者,如果无法迅速跟进或者补足内功,也难免一蹶不振。 第一批真正抓住 iPhone 红利的那批工具类应用,有的至今全民耳熟能详。它们因功能简单而起,但产品简单往往商业化艰难。他们普遍遇到过增长困境,卡在“C轮难”,想要通过国际化、电商、出周边硬件产品寻求突破,苦苦挣扎,稍有名气、用户、特色的工具,基本都卖身了。比如Camera 360是中国最早的拍照类应用之一,全球用户已经超过3.5亿,巅峰时在App Store的排名一度超越Instagram。到了iPhone 4时代,iPhone拍照能力大幅提升,Camera 360的功能正在受到冲击。后起的应用直接调用iPhone 拍照、图像接口,增加了类似的功能,Camera360的地位更加尴尬。为了打破用户增长的天花板,Camera360也积极在海外寻求突破,但也无力打破商业模式的困局——云服务、智能硬件、冲印都没有大进展。 即使如此,作为第一代移动互联网创业者,他们依然应该被铭记——他们走出了一条不完全同于互联网的创业道路。同样是工具,后来猎豹走“产品矩阵”路线,搭移动广告平台,成功在美国上市,算是取得了“阶段性创业胜利”,但他们依然要解决大规模盈利问题,现在也将重心放在了机器人和人工智能。 从信息红利时代开始,创业者们就开始面临竞争,且竞争环境日益激烈。到iPhone 3GS发布前夕,iOS上的应用数量就已经超过22万,基本上正常人能想到的工具都被做完了。2012年时,App Store里的应用数量已经超过100万,体现在产品端,就是所有你能想到的领域和长尾需求,都已经有人在做了。2015年时,仅中国区的苹果开发者数量就已经超过 100 万人。 这种竞争之下,赢家不一定能“通吃”,但弱者却可能被甩的更远。社交红利的时代,成就了微博、陌陌,却也使得错过机遇的天涯、猫扑被甩在后面。2015年时,曾经捧红了奶茶妹妹、教授易小星,打造了虚拟明星小月月的天涯,终于宣布带伤上市,16年后估值大约在 10 亿人民币左右。同一年,教授易小星创办的公司万合天宜完成B轮融资,虽然金额未透露,但此前的A轮融资金额就在数千万元人民币。 (责任编辑:admin)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