做了一段时间的投资后,我明白了一个道理,最好的投资都是你已经天天在琢磨这个领域,然后市场上就有项目开始亮相,你一看就是你想要的东西,投!这个是最好的投资逻辑。如果你自己平时都缺乏琢磨,机会到眼前也会抓不住的。 举个例子,当初我投资映客,最开始是以太资本的一个FA发微信给我:「周老板,映客项目有兴趣聊聊吗?国内移动直播领域的第一,多米音乐联合创始人再次创业,用户100万,10月份收入已经300万了,发给您BP看看噢!」 我当即回了一个「这个不错」。我是怎么想的?最主要一点是我当时老是在琢磨移动视频那段时间增长很快,尤其短视频,是一个大领域,必须要看看。我记得当时自己还给曹毅(源码资本创始合伙人)还有李丰(峰瑞资本创始合伙人)发微信闲聊,视频这个领域还是太大,建议他们需要多看。这不,我老琢磨的时候,突然有视频直播的项目撞上来了,我当然想看看。 再举一个例子,高瓴资本的张磊作为一个顶级的二级市场投资人,到一级市场能投中京东,就是他对零售和消费者品牌的理解非常透彻,天天就是琢磨沃尔玛、亚马逊,京东只是撞到张磊枪口上了。 另外,我认识的中国绝大多数牛的投资大佬,基本上初次判断都是靠直觉。最终的结果投与否,80%以上也都和初次判断直觉结果差不多。 你如果和高瓴资本张磊、IDG资本周全、红杉沈南鹏、经纬张颖这些老大见面聊一小时,他投你也就投了,不会聊完后再去做各种分析,然后跑来告诉你要投你(当然前提是你说的都是真实情况和真实数据)。 道理很简单,第一,他们拥有在短时间内,快速且高质量地判断和决策的能力,这也是他们能够脱颖而出的共同之处。这群人都是40岁以上的人,每天只能安排几场和创业者的会议,因为不同行业不同公司不同阶段信息量很大,所以这种会特别耗脑耗神。 第二,功夫在平时。他们每天都处在对行业、对世界、对人生的学习之中,每天都在提升。行业情况怎么样,对未来趋势的判断,公司该如何管理,市场该怎么突破?这些大佬们早就很清楚,甚至比你还清楚。所以他们第一次见你说不投资你,那大部分的情况便不会投。 再说回我,你看我和人聊聊天就敢投资,好像傻乎乎的,其实不然。我和CEO聊,1小时一般不超过10个问题,但会考察你对产品、技术、市场、运营、战略等各个环节的掌握程度。我碰到的CEO,很少有所有问题都能对答如流的,如果你很快败下阵来,我就知道你下得功夫还不够深。 我写过程序,当过产品经理画过visio图,做过项目经理,做过销售摆过摊,管过全国渠道,做过BD,做过Marketing,买过流量卖过流量,战略和投资部门也干过。很简单,CEO行不行,你就问他各种业务细节问题就可以。 比如一个快速成长期的To C公司,你问他,规划一次类似赶集、58在2013年这样的品牌推广活动,预算多少?注册用户和日活跃用户能增加多少?执行要点是什么?我相信可以筛掉四分之一以上的融A轮的创业公司CEO。 在中国创业,从过去十几年的历史可以看到,最重要的是「一招鲜」——你只要掌握一个大招就牛了,换句话说就是单点突破。 这个大招是什么?我总结下来,就是市场上最牛的团队组建能力。当然在其他方面你可能也牛一点,战略、销售、产品做得好一些。但是整体来说,最重要的还是团队要牛逼。我总结自己创业的法则,不管做任何项目开始创业,单点突破我一定是选择「人」这件事。 当然,前提就是自己要牛逼。你到一个创业公司,可以去看看公司拿股份拿得多的人牛不牛逼(不牛逼赶紧撤)。而自己牛逼就是完全靠积累了,这件事不是短时间能够上来的,那样完全不靠谱。 我看了一本有关Google的书,了解到Google从不相信培训能让人进步,所以它一开始一定要找最牛逼的人。我一直苦恼这么多年我们做培训做得很差,想花精力做但总觉得性价比很低效果也不好,看到这本书就明白了,培训就没有做得好的,Google根本不相信培训能让人进步。 之前我们公司核心管理层的进步都很慢,想办法做针对性的各种培训还是很慢,后来干脆把他们送去读中欧EMBA、长江EMBA,发现这样比自己内部搞好很多。很重要一点就是他能够在过程中获取全新的、高质量的信息。 我一直在内部讲,人不是不能进步的。人进步最主要取决于什么?取决于你吸收信息的数量和质量,这是最重要的。信息超高质量其实就变成情报了,不是普通能获取到的,得花钱买。信息不单单是数据,还包括很多软性的东西。比如你和文化人聊一下,突然对某个东西有很多感悟,这也是信息。 (责任编辑:admin)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