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站 - 轻松上网从此开始!

上网第一站

当前位置: > SEO >

交互设计背后的心理学原理(2)

时间:2017-09-19 08:55来源:我来投稿获取授权
以下内容来自网络或网友投稿,www.swdyz.com不承担连带责任,如有侵权问题请联系我删除。投稿如果是首发请注明‘第一站首发’。如果你对本站有什么好的要求或建议。那么都非常感谢你能-联系我|版权认领
页面上的重点信息,可以通过颜色、字体、形状等要素与其他信息做出差异化的显示。用户通过边界视野的引导和注视点的跳动来在界面上寻找信息。如果

  页面上的重点信息,可以通过颜色、字体、形状等要素与其他信息做出差异化的显示。用户通过边界视野的引导和注视点的跳动来在界面上寻找信息。如果要让用户更快找到所需的信息,就要让这些信息在边界视野上也足够明显。

  如果信息很多并且无法预测用户的目标(比如菜单栏、应用中心),就尽量通过图标差异化地显示每个选项。要让每个图标都容易辨认有点困难,比较好的方法是赋予每个图标独特的颜色和轮廓,不要太华丽也不要有过多的细节。

  格式塔原理——如何处理不同界面元素的关系

  我们获得的视觉输入是独立的点、线和区域,而我们会在神经系统层面上将这些信息知觉为整体的形状和物体。

  接近性原理:在位置上相互靠近的物体倾向于被感知为一组。

  如iOS系统的设置,通过位置亲疏关系来体现分组。

  

交互设计背后的心理学原理

  相似性原理:看起来相似的物体倾向于被感知为一组。

  如支付宝首页的元素虽然很多,但是根据相似性可以清晰地分为几组。

  

交互设计背后的心理学原理

  连续性原理:我们倾向于将线条和形状感知为连续的整体。

  典型的例子是IBM的logo设计,我们并不把这些元素感知为独立的横线,而是感知为整体的字母。

  

交互设计背后的心理学原理

  交互上典型的例子是滑动条,如iOS的亮度调节,我们不会把左右两边视为独立的横线,而是会在心中把它们连接起来,视为一个整体。

  

交互设计背后的心理学原理

  封闭性原理:与连续性原则相关,我们倾向于将分散的元素感知为封闭的物体。

  下图是印象笔记PC与Mac端多选笔记的显示效果,我们会将后面的线条视为一个封闭卡片(代表着一个笔记)的一部分,而不是视为独立的非封闭图形。

  

交互设计背后的心理学原理

  主体/背景原理:我们倾向于将元素区分为主体和背景,其中主体占据了我们主要的注意力。

  iOS系统的选项菜单、toast、对话框等都利用了这个原理,将用户原本操作的界面作为背景,而将当前需要用户去关注的信息作为前景。

  

交互设计背后的心理学原理

  共同命运原理:一起运动的物体倾向于被感知为一组或者彼此相关。

  这比较多用于动效设计,通过不同元素的共同运动体现其亲缘关系。

  

交互设计背后的心理学原理

  几种格式塔原理之间并不是相互独立的,在设计中往往需要综合运用。

  时间感知——如何让应用具有高响应度

  一个交互系统的响应度,即能否即使告知用户当前的状态而不需要他们无故等待,是影响用户满意度的最重要因素。

  下面列出的是与人机交互有关的一些时间间隔,以及与之对应的认知原理:

  

交互设计背后的心理学原理

  除了让系统反馈保持在要求的时延之内,还有一些提高响应度的tips:

  进度条需要让用户感到系统正在运作、并且清楚进度和需要等待的时间,不要一直停在99%,也不要只显示已完成而忽略未完成。

  尽量不要在单位子任务内发生延迟。上文提到用户会将任务拆解为子任务,完成每个子任务期间用户都是处于高度专注的状态,此时发生延迟影响较大。

  如果加载需要长时间,先渲染出重要信息让用户看到。

  利用空闲时间先做些事情,不要等待用户发出指令后才开始慢吞吞地行动。

  意识与无意识——别让用户思考!

  人脑可以认为是由三个部分组成:旧脑、中脑和新脑。旧脑主要由脑干组成,掌管着人的本能反应和身体的自动调节功能。中脑位于旧脑之上新脑之下,控制着情绪反应。新脑主要由大脑皮层组成,掌管着只有高级哺乳动物才具备的意识活动。

(责任编辑:admin)
织梦二维码生成器
顶一下
(0)
0%
踩一下
(0)
0%
------分隔线----------------------------
发布者资料
第一站编辑 查看详细资料 发送留言 加为好友 用户等级:注册会员 注册时间:2012-05-22 19:05 最后登录:2014-08-08 03:08
栏目列表
推荐内容
分享按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