枪打出头鸟,马明哲的压力也是非常大,但这是未来的趋势,不能放弃,他的策略就是“拖”,上面不给批牌照,但也没发红头文件说撤,就先干着。 为此,马明哲经常去找监管部门的领导,一等就是好几个小时,见到领导后,刚一开口就被轰了出来,他那段时间经常是半夜回家。马明哲的手下觉得太憋屈:你成天在外面磕头作揖,为了说上几句话,站街上等到半夜,值不值?马明哲回答:“为了公司长远的发展,我情愿给人家下跪!” 最后,终于拖到了 2002 年,国务院批准中信、光大、平安为 3 家综合金融控股试点集团。现在,平安已经手握银行、证券、期货、保险、基金、信托、租赁等“金融全牌照”,是国内屈指可数的几家全牌照企业之一。 去年的马明哲 领导不了今年的平安 “去年的马明哲,领导不了今年的平安。”这是马明哲经常说的一句话,虽然拿到了金融全牌照,平安保险、平安证券、平安银行等先后开了起来,但靠他一个人肯定做不起来。 首先遇到的就是资金问题,当时平安的大股东是工行和招商局,投了 5300 万后,随着业务的增加,资金的短缺,平安在 4 年时间里没有给股东和高管分过红,后来股东也不投钱了。 一次偶然的机会,马明哲认识了摩根的高管,当时,摩根也在寻找进入中国金融市场的机会。第一次和摩根谈判破裂后,马明哲把团队拉到一个大排档吃饭,大家兴致不高,马明哲点了一支烟,悠悠地说:“看来,拿外国人的钱不容易啊。 有次,双方谈判破裂后,平安的人刚走就接到对方的电话,说还有资料没有拿回,有人刚要发火,高管孙建一立刻抢来电话:“分手都这么困难,我们不如再继续谈谈。” 后来,实在不行,平安把摩根的老对手高盛拉过来一起谈判,双方一下就看清了平安的小算盘,联合起来一起跟平安谈,平安一看要黄了的时候,没想到摩根居然同意投资,耗时一年后,投了 5000 万美元。 像这样的合作在平安的历史上有三次: 平安与摩根的合作,解决了发展综合金融最需要的资金问题; 与麦肯锡的合作解决了组织过于膨胀、分散之后的协同管理问题; 与汇丰的合作,完成了综合金融的全产业布局。 除了资金外,就是人才,马明哲的理论是,“河水湍急,我们为什么不请懂的人搭座桥,帮助我们过河?” 而这些搭桥的人就是外籍金融领域的专家,比如平安旗下陆金所的CEO计葵生是个美国人,之前在麦肯锡工作,马明哲见到计葵生后,用了 100 分钟说服了他。 2017 年,由计葵生带领的公司陆金所,已经成立 6 年,估值超过 2000 亿元。 像这样的人还有很多,现在,平安的高管有60%是外籍,比如,平安集团负责金融科技业务的首席信息执行官陈心颖是新加坡人;负责普惠金融业务的平安普惠董事长兼CEO赵容奭是韩国人;平安集团首席创新执行官罗中恒为前花旗全球零售银行总裁,他是澳大利亚籍。 当然,能挖来这些金融行业的专家,给出的薪酬也是惊人的,首席投资执行官陈德贤的年薪是1285. 57 万元,陈心颖的年薪是1003. 34 万,面对巨额薪酬,有人就开始指责马明哲,马明哲说:“平安高管创造的利润够给他们发 500 年薪水”。 1988 年成立的平安保险,现在已经变成了平安金融集团,从开始 418 万的营收,到 2009 年 9357 亿的资产,再到现在5. 77 万亿的金融帝国,马明哲用 29 年时间,打造了一艘金融行业的航母。 但马明哲说,自己只是一个“打工者”。 (责任编辑:admin)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