越烧越热的共享经济终于烧到了医疗领域。近日,浙江省卫计委一则关于“杭州全程健康医疗门诊部开展医技等共享服务试点的批复”刷爆医疗圈,同意“全程国际Medical Mall”为其他入驻的医疗机构,提供共享的检验、病理、超声、医学影像等医技科室及药房、手术室等,业内称为共享医院落地。 Medical Mall位于杭州钱江新城庆春广场的西子国际商业综合体内,是地铁2号线庆春广场站的上盖物业。其1-5 层是杭州大厦501城市广场,与其他商场一样有购物、餐饮、娱乐等设施;9-16层则是齿科、儿科、眼科、医美、中医等11家专科诊所,目前包括张强医生集团思俊外科诊所、仁树耳鼻喉科、中国台湾太学眼科、杭州口腔医院骋东门诊部、艾维口腔、爱丁优生助孕、唯儿诺儿科等;17-22层是由全程健康管理中心和浙江大学附属邵逸夫医院联合运营的“邵逸夫国际医疗中心”。 Medical Mall全称“杭州全程国际健康医疗管理中心有限公司”,投资方为杭州新解百集团、迪安诊断和百大集团,根据三家公告称,出资额度分别为4500万元、3500万元和2000万元,投资总额共计1亿元。 “这1亿主要用于筹建期的基础建设与补充后期日常运营资金。”全程国际健康医疗管理公司董事长毕铃对21世纪经济报道记者表示:“百货公司做医疗的原因是新解百集团加速推动战略转型。在医改政策背景下,结合医疗行业的痛点及消费者需求,运用自身优势成为医疗服务供应商;另外,医生多点执业需求旺盛,但医疗行业初始投入较大,好比百货公司集结时尚品牌一样,Medical Mall或许是一个解决方案。” 三家投资方出钱、出场地、出设备;邵逸夫医院做品牌背书和医疗资源支撑,出医生、医疗技术及管理;入驻的诊所出租金,并共享检验、药房等资源;消费者逛完商场可以到楼上看病,这就是Medical Mall勾勒出的“共享医院”图景。 非“拎包入住” 近年来,实体零售全球低迷,不断寻求转型,进一步探索空间的多元利用,麦肯锡在《中国共享经济消费者调研》报告中指出,共享空间可以盘活存量、提高资产利用率,对刺激增长大有潜力。 Medical Mall一般是指由多家医疗机构组成的医院,最早出现于上世纪80年代的美国,是专科门诊与商业服务结合的混合体,通过扩大门诊覆盖面积以增加医疗服务收入,在美国、香港等地较为普遍和成熟。 “做这个项目前,团队去日本、新加坡、台湾考察,我们借鉴的是新加坡模式。美国是医生‘拎包入住’的模式,和我们不同。”毕铃表示,Medical Mall引入的医疗机构,都有长期运营的经验和服务能力,“如果这个模式能做成功,政策更开放、商业保险环境更好时,也可能会借鉴美国模式。” 另外,政策放开医生多点执业也间接推动了此类新事物的产生。“医生的创业成本很高,Mall的形式比较适合医生自由执业。”张强医生集团创始人张强对21世纪经济报道记者表示,“医生创业需要考虑成本和资源互补。”张强医生集团旗下思俊外科诊所入驻了Medical Mall,每个入驻的诊所都是独立医疗机构。 张强介绍,诊所前期投入主要是人力、租金、装修,一个诊所一般需要500万-1000万,“入驻Medical Mall的费用与普通诊所差不多,租金比周围写字楼稍高。共享资源的费用还要再签订协议,我们没有自己的药房和检验科,检验与迪安诊断签订协议,药房与华东医药合作。而在过去,这些都要独立设置,所以入驻Medical Mall降低了成本。” 对于入驻的诊所,毕铃表示,招商时对诊所业态和定位有明确思路,“品牌要有较高知名度,有成熟的服务理念和专业运营能力;其次是差异化,希望集结不同专业领域的高端诊所。” 对于商业中心的选址与导客,张强表示,“患者基本上是冲着我们的品牌来看病的,我们没有指望购物的客人来看病。但这个地方交通便利、设施好,看完病可以休闲、购物。” 共享与磨合 在张强看来,Medical Mall处于初级版本,“从严格意义讲,杭州的Medical Mall还不是医院,与国际上的Mall也不一样,只是多个门诊部凑在一起。”张强举例,Medical Mall对楼宇物业包括电梯配套设置都有医疗要求。但在初级版本基础上,如果未来形成全学科覆盖,可以与其他医院共建病房。 重要的是医疗设施共享,这需要合理有效的运营管理,对管理方提出了很高要求。张强认为,目前Mall的规模很小,每个医疗机构都是高品质管理团队,“其他主要取决于全程的管理水平,如邵逸夫医院对手术的管理水平,决定了手术中心的水平。” (责任编辑:admin)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