创始人一般都是需要保证公司的控制权,也因为他是项目的整体牵头人,团队的搭建者或者是整个创意的提出者,所以会拿到一个很大份额的初始值,这边建议是25%-30%(具体根据发起人人数确定) 注:股权生命线的7个关键临界点【同股同权】(某东的A/B架构另当别论,可以拥有少量的股权但是拥有很大的表决权,掌控公司) 67%绝对控制权(有权修改公司的章程、增资扩股) 51%相对控制权(对重大决策进行表决控制) 34%一票否决权(股东会的决策可以直接否决) 20%界定同业竞争权力(上市公司可以合并你的报表,你就上不了市了) 10%有权申请公司解散(超过公司10%的股东有权召开临时股东大会) 5%股东变动会影响上市(超过5%的股权所有权就要举牌) 3%拥有提案权(持有超过3%的股东有权向股东大会提交临时提案) (2)发起人股(联合创始) 为保障联合创始人话语权,这个维度上的蛋糕是大家一起平分的,一般来说联合创始人最好控制在3-5人之间,总体该维度的股份份额建议是8%-15%之间(具体根据发起人人数确定) (3)风险承担股(资金) 回到最开始讲的早期风险的承担者和价值贡献输出者,每个人都是拿出真金白银拿投的,所以在这个维度上就是早期的风险承担部分,这个维度上的蛋糕是依据实际出资来确定,建议是10%-25%(具体根据实际出资总额和工作年薪与现行工资差额来确定,有时候会一开始不拿工资,所以可以按每个合伙人的历年薪资评估来作为资金股入股到公司) (4)岗位贡献股 这个需要根据创始人历史的履历来界定初始值一般会根据下面3个方面,原有公司背景、工作年限,现公司任职岗位价值(基于行业属性判断的岗位价值权重),这也是基于对于互联网行业人力资本价值输出的高度认可才会有这样的分配,对于那些资源型或者资金型的就是另外一套操作方式了,这部分蛋糕我的建议是30%-62%。 以上四点仅仅是衡量创始人团队的创业初期股权分配,一般分配完毕后会同比例稀释,为核心的员工团队留出一部分期权池(后面会讲到) 静态量化股权分配存在着利益分配格局一成不变的弊端,无法适应初创团队后续面临的多变环境,且容易让团队成员因为后期对公司的贡献大小比较而心态失衡,丧失合作发展的基础。而通过动态股权则可以解决公司未来面临股权结构不平衡这一难问题。 【动态】 大多数轻资产的互联网公司都是基于人的价值输出带动公司的快速发展,但是由于人力资本的不确定性太强,特别是一些核心关键岗位的leader(通常就是合伙人/联合创始人)一旦发生离职,跳槽等等人力价值输出终止的情况,通常给公司带来的伤害也是毁灭性的。这样不仅让公司无法正常运营,同时也带走其名下的股权。给后期的发展埋下深深的隐患。所以,基于此建议股权是动态的: (1)按照服务公司时间的年限长短来动态配股成熟期:3-5年 成熟机制:以4年成熟期为例 1+1/36 ,1+1+1+1, 2+2 ,3+1 ,1+2+1(5种模式等) 成熟原则:创始团队成熟机制尽量保持一致 立刻成熟份额:基于合伙时间确定(3个月5% / 6个月10%) (2)按照成员所负责业务业绩来动态配股 动态股权的基本公式为:
其中Pn为具体负责业务(项目)的净利润,R1为静态持股比例,r为当年贡献分配率,R2为动态持股比例。从上述公式可以简单的得出:
由此可见,在此种模式下,所有公司成员都不存在长期占便宜的情况,公司每年都将根据成员个人的贡献、业绩,对股权比例作出调整,更为科学公平,利于团队的长期发展。 所以在制定股权制度时,既要考虑历史贡献(静态量化),也好结合未来实际贡献(动态配比);同时要分析企业所处行业的特点和企业的发展阶段,预设一些动态的模型和第三方的评估机制。这种设计的好处就在于既考虑了初始时候的成员对你自己能力的清醒认知,又保证了公司在发展过程中对每一个都是公平公开的,因为股权变现-有果可分,最终还是靠大家一起把目标实现了,不然股权协议也仅仅是废纸一张! 人才激励:预留合适的期权池,保证有人同行 1、三种方式确定期权池比例 (1)投资人要求的比例确定 (2)根据创始团队的情况确定 (3)基于已有的方向/商业模式设计确定。 2、期权池的来源 (责任编辑:admin)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