避免对话一直是「one shot」式的一问一答。双向的沟通才能让对话变得有趣,当用户打开你的产品时根据天气,时间等因素做主动的交谈,比如当用户深夜打开你的产品时,设置一段问候的对话会让你的产品变得富有人文关怀。 B. 迎合用户情绪 当用户表达出悲伤或开心等情绪时,用户会很期待你的产品具有同理心,用图像或对话与用户建立情感连接,将使得对话变得富有人情味,增加产品的粘性。 C .鼓励输入 闲聊式对话产品的体验依赖于对用户数据的收集,你的产品积累的对话数据越多,通过深度学习就越能给出用户满意的反馈。在设计时通过奖励机制和可视化的鼓励引导用户来丰富你的数据库。 (2) 「听觉形象」的体验设计 通过「彩、材质、形状、版式、动效、字体」塑造视觉形象,用视觉形象反映产品气质、品牌理念是GUI设计师工作之一。人工智能赋予了机器拟人化声音输出的能力,带来的语音设计材料。不同的声音带给用户的感受是不大相同的,低沉的声音给人「稳重、沉稳」的感觉,尾音语调向上的声音给人「愉悦、被尊重」的感觉。 如何用「音色、节奏、音调、响度」的语音设计要素设计恰如其分的听觉形象? 下面我结合项目经验和一些研究与你分享一些流程的方法。 A.从「先设计后开发」到「先开发后设计」一个全新的实现流程 语音是不可见的,设计师没有「语音的PS」 ,在语音形象的设计中必须先有「语音基础形象」设计师基于语音基础形象进行再设计。对百度feed读新闻的体验重新设计时,先进行的是不同新闻情感特色的定义,基于新闻情感收集当量的「语料」数据,通过深度学习来提取每类语料数据的声音特色形成「基础形象」,在对基础形象进行「语调、速度、节奏」的微调进行升级形象设计。 以上流程可抽象出「听觉形象」的设计流程 :「定义 – 挑选 – 训练 – 调整」。
定义:根据内容/产品气质/品牌愿景定义产品的「听觉形象」,八卦的情感要用「戏谑的」,历史的听觉相应要有「沧桑感」。 挑选:去语音库里挑选具有定义的听觉形象的语音片段。比如如果要产生的听觉形象是「沧桑感」时,可以挑选一些单田芳老师语音片段。
训练:将大量语音片段交由技术人员进行语音合成训练。 微调:通过调整「语调、速度、节奏」使之给用户的感觉更接近于先前定义的「听觉形象」。
B. 保持「听觉形象」与「品牌情感」的一致性 在进行视觉设计时设计师要通过「色彩、形状」等设计元素支撑品牌情感,对与大型公司会要求他们的每一个产品遵循一致性的设计规范。进入「听觉形象」设计时代,当你的产品要使用语音交互时,确保产品的「听觉形象」与「品牌情感」保持一致,这将能够强化品牌给用户的印象。 C. 保持「听觉形象」与「用户场景」的一致性 现在回想一下机场内的语音「尊敬的旅客飞往北京的T343航班….」,这种语音形象给用户「被服务的、受到尊敬」的感觉,与用户在机场的场景相一致。而在医院,起码在中国的医院,医疗资源与患者数量极不匹配,患者与医生更像是「求助关系」而非「服务关系」, 使用过于「服务化」的语音形象反而会给用户带来强烈的落差感。 D. 保持「听觉形象」与「内容」一致性 「内容」本身是具有形象属性的,比如二次元的新闻如果用粗犷的男生读出来一定会很违和。因此在进行内容消费型设计时要充分考量语音所说的内容与「听觉形象」相匹配,避免出现违和感。但是在设计工具型产品时,不要频繁更换语音形象,这会分散用户注意力使效率下降。 4.利用视觉 (责任编辑:admin)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