经常有新人刚进公司,看注册登录页面不爽,改!改的不止是UI/UX,而是信息架构。虽然这块功能模块页面不多,但没考虑清楚把整个账户体系搞混了,造成不可回转的大坑,运营马上提着刀杀过来。
账户体系基本常识 账户是所有机构/平台必须具备的基础配置。不专指互联网领域,例如你在屈臣氏办了会员,提供手机号就能积累积分,积分达到多少报手机就能享受优惠,说明你在屈臣氏开了户,手机号是开户账号,存在于屈臣氏的用户数据中。简单来说,账户是开户的凭证,包含账号名和密码,意味着你成为他们的用户,同时你也具备某方面的通行资格。 用户账号(User Account):用户注册完成生成的通行证账号,在系统中的属性是唯一的,仅对用户个人可见,他人不可见。 账号名生成途径: 系统自动配置,例如QQ号 用户注册时填写的昵称/手机号为首次账号名。由于属性关系,如需更改,建议加上次数限制,而且具有覆盖性 用户注册之后自行设置,例如微信号,必须做同名判断 用户身份(user ID):系统自行配置,一般是一串数字,根据用户注册时间排列,该ID不对用户可见,为后台管理用户的唯一标识,不可更改。 开放账户(open ID): 借助第三方网站url验证用户身份,当用户第三方授权登录成功,系统通过获取用户的open ID生成user ID,同时也读取用户在第三方网站的身份昵称以及头像,该昵称可作为首次的账号名。 open ID的获取分为静默和用户授权。 例子: 投票活动,不需用户授权登录或关注公众号,但需做投票次数限制,一个ID只能投一次等,如何限制呢?静默获取用户open ID作为身份识别再行限制,弊端是只能在QQ,微信等第三方才能获取。如用户跑到浏览器投票?赋予用户唯一码,除非清理缓存,否则也可跟踪。为何不限制IP?假如局域网内的IP是固定的,将导致你投了票,全公司都不能帮你投。 如何构建账户体系 注册登录设计进化流分析
早期注册页面繁琐,需收集用户的年龄性别等,则在用户注册时要求填写,操作冗长,后期弱化为只需填写账号名/昵称+密码。而对手机号收集需求没有那么强硬,个人资料页绑定即可。 如后期需用户绑定手机或邮箱,则新增引导活动/功能/优惠等,成本极高,周期较长。使用账号名/昵称+密码登录在场景中,容易遗忘,导致用户使用周期短,除非是高黏度产品。 再者,用户昵称如赋予可登录功能,输入时必须做同名判断,否则导致登录账户无法识别,一般不建议! 随着手机/邮箱收集需求的强化,手机/邮箱+密码+昵称注册方式逐为趋势。并不是竞品或者趋势如何,产品就怎么做,这个方式也有漏洞。例如电商,有新人领取优惠,不需验证的注册方式,遇到薅羊毛团伙就危险;但对于资讯类产品,互联网的上半场,要的就是这些用户数据,不需验证,方便刷量。 注册项能否去除密码设置?手机+验证码+密码(或不用密码)+昵称(或不用昵称)注册方式为目前普遍做法,细心留意,难以找到输入账号名注册的产品,并且邮箱注册也逐渐淘汰。
上图为“在行”“美团”“华尔街见闻”的注册页面,均有密码项。 手机号+验证码登录,确实对于用户较为方便。如去除密码,只留下手机+验证码,当用户手机丢失或更换,不在身边时,则登录不了。 微信在用户退出时做了密码设置提醒。密码设置最好的时间段是在注册时,如后期再做提醒,除非是高黏度产品,否则执行概率有点悬。如需增加密码设置或者必须使用密码登录,则不能缺少注册环节。 注册环节能否省略?
上图为“UC头条”“唱吧”“魔力盒”的登录页面。 不需注册,直接登录,必须具备的条件如下: 有一项具备唯一属性的信息作为识别用户的身份凭证 该信息能够被用户长期记忆并且方便使用 注册才能生成的信息项不作为唯一的登录条件,例如密码 而“UC头条”“唱吧”“魔力盒”识别用户身份的凭证是手机号/第三方的open ID。 手机号+验证码登录的优点 例子: (责任编辑:admin)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