各种各样的概念就构成了一个整体的概念生态系统,这整个概念生态系统非常复杂,我们需要像树一样的,把他们一颗一颗的剥出来,让这些纷繁的概念有主干、有细分,有枝桠、有树叶,让他们遵循主次形成一个概念树,种到我们的大脑里。 步骤二:基于理解的记忆、助记 理解和记忆都不是我们最终的目的,我们需要的是在合适的时间能提取出这些知识来应用。所以死记硬背是可以的,不过更重要的是理解,要基于理解进行记忆。 这就需要我们两条腿走路了,一方面,适当的重复是必须和必要的。另一方面,时刻思考并与之前的背景知识建立连接,找寻尽量多的可用线索,进行多维度理解,所以建议每个人学习的时候都写笔记做文章,这部分有机会可以单独谈,这里先略过。 步骤三:知识的可视化、图形化 我们知道,大脑是可以记忆文字,但对图像和图形更敏感。对于一部分内容,我们可以进行可视化的想象与设计,这样子更容易吸收,比如思维导图、比如框架图…… 3、用专家法学习一个新领域的知识 好像这种干巴巴的吹牛有点过分了,总之吧,专家型学习法就是一种:用更高效和专业的吸收和存储方法,对知识进行归类分层,输出和利用的方法,这还是举个例子吧,来看看如何用专家型学习法学习一个新领域的知识: 对于成年人而言,最有效率、最廉价、最安全的学习过程就是看书。怎么看呢?还记不记得我的老师王彦斌老师说过的那句话——一个人做成某件事情的能力,是由三个部分构成的,知识智能、专业技能、潜在能力。 从理论性的书籍读起,从概念入手,结合分析与案例,尽快建立起对这个领域的基本概念体系; 然后再去扩充阅读、思考和实践; 接着做成技术、创造和发展这个体系。 而且,入门只需要读10本书就可以了哟,压力有小有木有?当然这是日本的齐藤英治的书《王者速读法》中说的了,如果不对请去打他,别找我。 齐藤英治是一位医学博士,也是RC学会的会长——Rapid Learning for Value Creation(高效学习价值创造学会),10本书的阅读方法是他提出的。 大概意思就是: 先读几本这个领域的体系化书籍打底; 再去读这个领域的细分的书、文章和观点、案例,这时候,当大致知道所读的这些内容是在说什么、属于这个体系的什么地方的时候,甚至知道哪些有可取之处,哪些不过是老生常谈的时候,知道哪些是有货哪些没货的时候; 基本就可以用了,边用边学,慢慢就开始读懂甚至精通一个新领域了。 4、注意事项 不过关于专家学习法,需要注意的一点是,以上提到的所有方法,都是说给有点基础的人听的,做起来并不容易,可能对新手来说需要耗费很多时间。 但对于真正想自学,想终身学习的人来说,是值得下功夫的。因为能获得成长的内容,是你需要严肃对待的内容,不去深入分析与关联,真心没办法掌握。 在这方面,钱钟书就是一位典型的代表。据钱钟书夫人杨绛先生说,钱钟书做笔记非常变态,非常认真,做一遍笔记的时间,约莫是读这本书的一倍,而且他的笔记,又多又杂、常前后互相引证参考,很难编排成文。 多到什么程度呢?来感受一下: 日札(钱钟书的读书心得,作者注)共二十三册、二千多页,分八百零二则。每一则只有数目,没有篇目。日札基本上是用中文写的,杂有大量外文,有时连着几则都是外文。不论古今中外,从博雅精深的历代经典名著,到通俗的小说院本,以至村谣俚语,他都互相参考引证,融会贯通,而心有所得…… 所以说,要想把握牛人的学习方法,还是需要经过时间积累的。咱们一起来,慢慢来,慢慢养成对所学内容进行解剖和分析的习惯,慢慢对所学内容进行摘要和大纲化、慢慢分析这些内容、放入自己知识的层级、慢慢进行深度概念树的搭建,时间长了,我们也可以成为牛人。 好了,就聊到这里吧。 (责任编辑:admin)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