35岁的金犁手握5亿用户,有超过8500万的月活跃用户和4500万的日活跃用户,成为独霸天气应用半壁江山的新土豪。 25岁放弃30万年薪,转身投向2000亿的天气市场。8年来,一步一个脚印,最终为5亿用户打造出一款贴心的天气产品,他就是墨迹天气的创始人金犁。 2007年是个好年景。这一年,北京奥运会的筹办进入360天倒计时,香港平稳回归祖国10周年,而西北的嫦娥一号正整装待发,即将奔向38万公里之外的月球。 可是,25岁的金犁却被现实浇了一盆冷水,他所在的老东家塞班软件被诺基亚廉价收购,随后,诺基亚宣布放弃塞班系统,金犁就此一夜回到解放前。 要知道,此前他在塞班耗费了整整3年的心血。想当初,这个1982年出生的沈阳小伙子,2005年大学毕业后,放弃了到艾哲森咨询公司工作的机会,转而委身塞班做软件工程师。 为此,金犁很受伤,他决定再也不打工了,“老板的小心思根本琢磨不透,太心塞!”此后,他心一横,就此下了海。 做什么呢? 游戏倒是很热,可金犁上网一查,腾讯、网易、盛大宛若三座大山横在前面,什么《春秋Q传》、《光之过度》、《功夫世界》......,光当年9月上线的游戏就有28款,“想要突围,一点可能性都没有!” 不过,等金犁把那28款游戏的ID研究了3个通宵,他发现了3点共同的属性,“第一,必须是网络版;第二,所有人都能接触到。第三使用频次高。” 沿着这个思路,金犁没有找到合适的游戏,却发现了天气!是的,没错,就是与老百姓日常生活密切相关的天气。 以前,人们看天气预报都是通过电视,到了2000年以后,随着手机的迅速普及,就改由手机短信看天气了,“是不是又降温了,要不要添加衣物?有没有雾霾,需不需要戴口罩?雨雪天气,要不要开车……” 金犁深入一了解,发现与气象相关的产业,美国为 1600 亿美元,欧洲为2600亿美元,日本为100亿美元。而在我国,商业气象服务近乎空白。 “就是它了!” 不过,数据的来源都是国家气象系统,只要付费,谁都可以获得与中央电视台一模一样的数据。既然数据都一样,那么用户体验就非常重要了。 这个时候,金犁把在索尼爱立信任职长达5年的大学同学拉了过来,重点从性能、分辨度、便捷上三个方面打磨。 一是大幅降低能耗。当时,一般的APP刷一天的天气,基本会用掉一个星期的流量,而金犁开发的APP却直接把流量消耗降低到十分之一,而且一次性抓取天气数据的点,从500个大幅提升为2000个。 二是大幅度提升清晰度。市面上的一些APP不太重视画面分辨率,看个字都是模模糊糊的,而金犁却在分辨率上死抠,他经常问的问题就是,“有没有背影?能不能看得清?要不要调一两个像素?镜面切换的时候有没有闪动?” 三是使用方便。当时一些APP已经有天气动画,但是客户必须下载安装包,而且动不动就是十几兆,特占内存。为此,金犁给技术团队下了死命令,“必须做到不用下载,客户进入页面就是动态的。” 就这样,2009年5月,墨迹天气1.0版本问世。 当时还没有手机应用商店,用户都是通过论坛找自己喜欢的应用,然后下载到手机上。 于是,金犁就在很多专业技术论坛上灌水。不过,人家管理员不是吃干饭的,一看是软文,半个小时不到就删得干干净净。为此,金犁郁闷得不行。 没有想到,就是那半个小时,被一些识货的大号发现了,“乖乖,好东西!”就次疯狂转发,结果一天的下载量就达到了2000人,更有人给网管留言,“这么好的帖子为什么删掉了?” 中间还有一段插曲。那是2010年春天,北京学院路一所艺术高校的80后美女,因为总是在每天同一时间点收到一位对面一位理工男的短信提醒,“天凉了要添衣,”而且,一坚持就是半年,最后两人神奇般牵上了手。 于是,墨迹天气就在大学生圈火了,一夜之间刷遍朋友圈。事后,很多女孩子装上墨迹天气才知道,那是自动发布的,“一旦打钩,就会每天定时为用户发送天气短信。” 不过,人气来了挡不住,短短半年,墨迹天气的下载量就超过了100万。 2010年,智能手机开始风靡全国。当年5月,金犁推出了安卓版,选择的推广方式是换量。 他在墨迹天气中单独开了一个频道,里面有很多的下载位,“通过换量的方式互相推荐产品。” (责任编辑:admin)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