从内容运营自身的角度出发,这里存在一个巨大误区。不能正确的给自己的工作进行正确定位,是对工作存在极大的认知误区。 大量内容运营同事的工作日常可能是,到了公司看看邮件,看前班次的工作记录,刷微博,发最新消息,改改标题…这是很多内容运营一天的工作。 内容运营无用论 很多人认为内容运营谁都可以做,这是打杂的工作,还是一个背锅侠…可能很多人都面临这样的工作。 内容运营可能对接数据或产品工作等等,那么,自己只是在打杂配合别人工作,找不到自己的重心?这里就需要来重新认识自己。 重新认识自己,首先需要认识运营环境的变化和趋势。 1、固定位的推广变成信息流,从内容一刷到底走到算法时代变成下拉上滑内容无穷尽。 2、推荐位变得越来越多,用户能看见的内容数量爆发式增加。 3、内容来源以及数量越来越多。 4、用户也由以前的千篇一律变成千人千面,不同用户有不同习惯。 5、以前是编辑主导,现在是算法干预,哪个位置放什么内容更加合适。 所以这样的情况,我们需要重新认识自己,需要我们做什么? 首先要熟悉自己的工作平台,了解平台的用户定位和人群,产品目前的现状、有什么功能能提供哪些形式的内容消费。自己工作的重点,如何系统优化并提升。竞品目前的现状以及策略等。其实做好工作,这些都需要有一定了解。 二、别忧伤,太阳照常升起 ——大数据和算法时代,让内容运营变得有趣 大数据时代,内容运营的表象 我们经常说大数据和算法时代,内容运营走到穷途末路,但这只是表象。 1. 不管更不更新,算法都可以保证让用户有内容可看; 2. 大数据比运营人员能更好的为用户推荐内容; 3. 自媒体时代,内容爆发式增长,运营不再为内容担忧; 4. 流量数据不再是内容运营唯一的KPI。 所以,现在有哪些新的KPI?给大家做了一个简单的图。
从内容到达用户的路径变化 以前是有内容,放到平台,平台有用户。现在是拿到内容以后做内容画像,然后做召回,召回以后再做不同的分发模型,内容在哪个模型下推给哪些用户。最后分析用户场景,根据用户的浏览习惯和评论来丰富用户画像。从而不断的构成循环。 1.内容画像 内容画像分内容源和文章画像。内容源,包括机构和个人,关注的领域,更新的频率,还有整体的质量等。拿到这些信息后,对内容源完成领域、评级等标记。 关于文章画像,给文章做关键词、标记,划分频道,是否属于本地内容、热点等等。以及分析特殊标记,如低俗、涉性、标题党、软文等性质。根据这些画像完成对文章的增大曝光。 根据以上信息完成对文章的重新解构、质量评估,由此提交给算法,评定文章的具体画像,最后投放到对应人群。 案例:文章画像
比如这篇文章,视频讲罗志祥战队的选手,提炼的标题中涉及罗志祥,这属于哪个节目、主持人、选手,都是非常具像的关键词描述。 整个内容再做分类,第一属于选秀节目,属于音乐类,往大可以放到综艺,综艺可归到娱乐,这里会做详细的区分。 内容来看,不需要做任何本地,也不要做热点。但是节目内容的质量可观,所以建议可以在整个平台进行投放。 对内容怎样做画像,也就是怎样给文章写标签。其实标签是文章内容最精准的概括,和相关提取的关键词。然后做到频道分类,会进行内容相似归类,相似的内容推荐给同样用户,以此提升整体的点击。 案例:内容源
内容源的判断,方法其实差不多。我们邀约了很多自媒体进驻一点号,对自媒体的判断是来自机构还是个人,关注的领域等。 (责任编辑:admin)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