比如下面这个汽车广告,我们看到后就会想象自己身在其中,驾驶着“我们的”汽车,和家人一起在周末出游,一家人幸福快乐,想想都嘴角上扬。
而这种想象实际上就会产生对这个汽车的虚拟所有权,大大影响了消费者的购买决策。 所以你看,当人们想象已经拥有了一个事物的时候,他会想象在使用这个东西时的各种场景,想到他拥有时的美好样子。 实际上这个感觉是和真实所有权很类似,他也就会因为害怕失去这种“想象”而心动。 到这里,你就会明白,其实我们常说的场景化、情景化、消费者体验、代入感、共鸣、引发联想等等都是很容易让消费者产生虚拟所有权的。 难怪总是那么奏效。 另外,还有这么一个研究,工作人员让很多主妇评价一堆常用的家居用品,主妇们的评价都很一般。 不过接下来发生的事就有趣了。 工作人员告诉这些主妇,她们可以将选中的东西免费带回家。这个时候,主妇们开始非常认真地挑选物品。
而当实验结束以后,工作人员告诉她们,不能带走自己选中的物品! 结果大家并没有开始时表现的不在乎,取而代之的是极度不情愿,甚至有的眼角的湿润了。 为什么在选择前和选择后,她们对这些东西的态度差别如此之大呢? 其中一个很重要的原因就是“想象”,在认真选择的时候,这些主妇在脑子里就开始想象怎么使用这些物品,这个该放哪,那个给孩子用肯定很好…… 而最后被告知不能带走这些东西时,她们难过不仅仅因为免费的东西得不到了,更是因为她们的美好想象也失去了,享受这些东西的“虚拟所有权”也失去了。 所以说,一个“占有心理”,一个“想象心理”,它们无限放大了“虚拟所有权”对我们的影响。 让我们患上这种非理性的怪癖,对已经拥有的东西迷恋不能自拔,而且总是把注意力集中到自己会失去什么,而不是会得到什么,所以我们对于自认为享受所有权的东西会想方设法的得到。 比如宜家所使用的开放式体验营销,既利用了用户的占有心理,也无限放大了人的想象心理。
在宜家这样一个环境下,看到自己喜欢的家具用品,没有占有欲才怪。 而当我们坐在自己心仪的沙发上,躺在柔软的大床上,看着整个温馨的家具布置的时候,难道不会有大量的对美好生活的想象吗? 有的!我试过! 我的虚拟所有权心理马上就出来作祟了,所以我自觉的交钱了。 当然了,这样一个人性的非理性本能,这样一个影响消费者决策的心理,这样一个能赚更多钱的策略,当然逃不过聪明的营销人,包括做运营的,和做文案的也是会大量利用。 很多商家们会用尽方法,让我们在实际拥有某个产品之前就对这个产品产生了拥有的感觉(虚拟的)。然后大大提高购买率。 比如给消费者送体验装,或者让消费者试用、试看、试玩等等,最典型的的比如试衣服。 这就是利用了“虚拟所有权”心理。 一旦消费者试用了,他就很可能把这个产品当成自己的,而且还会有大量关于自己和这个产品的想象。 这个时候,消费者不仅会在无形中给这个产品更高的评价,而且会把得不到(不购买)看作一种损失,他不愿意失去。 再比如一个我们见得最多的包装——30天不满意全额退款。
不得不说,这样一句话很大一定程度上消除了消费者购买的后顾之忧,不满意还可以全额退款,这让消费者更大胆放心的购买! 但其实你想想看,消费者的心理是什么样的?我想可能是这样的:“先买着用得试试吧,实在不行就全额退款了。” 而这正是商家希望看到的——更多的人会因为有这样的想法而接触到商品,使用这个产品。 (责任编辑:admin)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