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们记忆犹新的是,就在几个月前,各种颜色的共享单车纷纷现身街头,红、黄、蓝、粉、绿、橙……从而引发众网友调侃,提醒创业者抓紧时间进场,来晚了颜色恐怕就不够用了。然而一场秋风过去,街头上的共享单车的颜色忽然消失很多,人们胯下骑的、地铁口停放的大多是黄、橙两色单车。 对于共享单车市场经过短暂繁荣就迅速进入洗牌阶段的现象,市场观察人士分析,共享单车其实是一种“烧钱”经济,一辆自行车的造价从几百元到上千元不等,需要企业投入大量的资金才能够抢夺市场并且维护经营。哪家企业掌握的资金足够多,它胜出的几率就大了。然而共享单车是一个损耗极强的行业。投放在市场上的单车无论是自然损坏还是被恶意毁坏,对于企业来说面临的都将是难以估量的损失。而单车的损坏只能依靠继续投放新的单车来弥补,这就形成了一个恶性循环,对于企业的资金实力考验不小。 更为关键的是,至今为止共享单车仍未找准盈利点,无论是大企业还是小企业都没有在盈利上得出结论。而那每小时1元甚至是5毛的租金实在难以称得上是利润,在这样的前提下,各个企业仍在不停地“烧钱”。自身造血能力不足,一味利用外部资金运营,一旦外部资金停止,整个企业就会垮掉。对于共享单车企业来说,没有足够多的资金就很难维系持续发展。 如今,共享单车的赛道上,已经开始进入清场阶段。摩拜和OFO作为第一梯队的企业,二者利用资本和资源的优势,继续大力拓展自己的市场份额。第二梯队洗牌加剧,今年10月下旬,永安行和哈罗单车采取合并的方式抱团取暖求生。至于第三梯队,他们面临的恐怕只有退出、倒闭。“当潮水退去,才知道谁在裸泳”,巴菲特的这句名言,对于这些正在经历寒冬的共享单车企业来说再恰当不过。 (责任编辑:admin)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