但最近三年,互联网巨头不仅投资越来越多、越来越大,而且很多项目干脆是自己撸起袖子干,BAT如此(比如在AI领域的布局),第二梯队的互联网公司也是如此。巨头们有钱有资源,抵达优秀人才的成本也最低。马云一出手,就把新零售的核心位置占据了;今日头条用不到两年时间把短视频矩阵做成了独角兽矩阵;李彦宏可以把陆奇请来,但一家早期基金可能把陆奇拉出来创业吗? 所以,中国创业创新的底层运行机制,已经由过去的自下而上,变成了现在的自上而下。手握流量、人才与资本的大小巨头,能够以席卷之势抢下各种风口。以往早期投资拼的是资本,但现在光有资本远远不够了:你能不能找到靠谱的团队、找到之后又能提供何种资源?不是创业的附加值在变重,而是创业者选择的空间在变大。钱挑人的时代已经过去了,现在是人挑钱。 纯互联网创业机会越来越少,而现在做早期投资的,大多来自纯互联网创业领域,当投资方向对所有人来说都是崭新的时候,谁的资源多,人才就会靠向谁,这是最基本的吸引力法则。给自己贴再多的标签,面对武装到牙齿的巨头,也是没用的。 说白了,中国创投江湖正在向二八法则回归理性。VC也好,巨头也好,它们只会越来越「二」,因为整个中国社会的态势就是资源往上走。 即使是一些老牌VC,也不得不打着「我们是早期基金」的旗号,去抱巨头的大腿跟人家一块玩中后期。五年前,谁会想到以早期投资著称的IDG会领投美团这种几百亿美金的公司?早期投资赚100倍曾被视作很正常,问题是现在赚100倍的机会越来越少了,所以宁愿跟着巨头去赚5倍、10倍。不是VC们变得势力,而是变得现实。 个人天使不好做,就募很多钱做机构天使,本质上这是一种退而求其次的选择,因为好项目不会因为市场上的钱越来越多而相应变多。恰恰相反,当钱越来越多的时候,陷阱和坑也会变多,因为一个再不靠谱的公司或赛道,只要有人不停注资(很多时候是自己接自己的盘),就会造成「生米煮成熟饭」的假象。资本疯狂涌向O2O的教训并不遥远。 搜狗上市了,微信会不会?支付宝会不会?其实「二代们」上不上市已经不重要,重要的是大的赛道、大的风口,已经被「皇亲国戚们」占据了。如今想靠早期投资一举成名,难度应该不亚于以前屌丝当上驸马。 (责任编辑:admin)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