实际上,此前饿了么接盘百度外卖也与此有相类似的地方。百度外卖作为一“弃子”,饿了么花了5亿买过来,更看重的怕是被百度打包出售的流量入口。随后饿了么又获得支付宝的加持,成为其官方外卖入口程序,多入口的接入,导流作用更加明显。 美团与大众点评合并之时,O2O行业烧钱大战正酣,李彦宏更是放出话来,要拿出200亿押宝百度糯米。数据显示当时百度糯米增速已经介于美团与大众点评之间,可以说对二者都构成了一定威胁。这也促成了美团与大众点评联手,对百度糯米进行夹击。 在“新美大”中,美团与大众点评各自占比接近5:5,由此也能够看出双方是真正在借合并来减少竞争、发展自己。其实,无论是哪种模式的合并,其归根结底都离不开一个词——利益。看似简单的合并案,实则暗流涌动。 合并后,企业能够占据更多的市场份额,奠定行业地位的同时取悦资本市场,有利于估值的膨胀。投资者也早早打起了自己的小算盘,或者说,所有企业合并的背后都离不开资本的鼓吹与推动。 但合并也会带来一系列新问题,比如当家CEO之争,业务方向之争,联席CEO制度就是为了解决这一问题,然而实际落地时却往往又会伴随着某些“合并”变得名存实亡,甚至俨然沦为套现工具。快的打车CEO吕传伟,在合并之后就与滴滴打车CEO程维在Co-Ceo二元化共享权力结构下共同管理新公司。但不到一个月后,吕传伟就将自己手上所有股份变卖,去禅修冥想自己的下一步。而土豆的创始人王微,公司交给优酷之后,自己无可奈何的“功成身退”也是一个典型案例。
“当初优酷与土豆合并时说要保持独立运作,结果大家都看到了”,有业内人士对5年前的那起合并案发出感慨。 2012年3月12日,优酷股份有限公司与土豆股份有限公司共同宣布双方将以100%换股的方式进行合并,古永锵特别强调,双方完成战略合并之后,土豆网保留独立性。 至今,大家都已心知肚明,“合并”只是官方客气的说法,甚至这起合并案还落了“完美表演”的称号。 数据也能够证明这一点,百度指数显示:关键词“土豆网”的搜索指数,合并之前都在25万上下浮动,同年7月达到巅峰值31万,而后9月陡然下降,跌破7万。土豆网这一品牌近年来更是逐渐淡出大众视野,搜索指数近期已经不足7000,与此前31万的反差不言而喻。 和土豆有着相同命运的还有快的打车。同样也是对外宣称保持各自品牌的独立性,然而合并之后不久就有众多快的打车老顾客反映司机根本不接单,到了现在,苹果App Store再也寻不到快的打车的身影,仅有的快的打车企业版也已是“尸体”一只,早在2013年就停止了更新。 而在合并之前,易观国际发布的《中国打车APP市场季度监测报告2014年第4季度》数据显示,快的打车当时市场份额占到了56.5%,滴滴打车为43.3%,剩下0.2%被标注为了其他。反观现在,快的打车怕是已经被划入了“其他”之列。 有互联网分析师指出,优酷与土豆的合并,滴滴与快的的合并,确实存在着诸多相似点。他们都是各自领域的头部企业,合并之后都出现了一方声量越来越小,土豆游走在消失的边缘,而快的可以说是彻底玩起了失踪。 这种情况在业内并不鲜见,可以总结为“大鱼吃小鱼”。虽然合并双方在市场份额或者体量上可能是旗鼓相当,但出于某种目的最终一定会做出“战略性放弃”,牺牲其中一家。 另一种力量永远存在
投资人所勾勒出的一幅美好和谐的场景,大多被整个行业僧多粥少、狼多肉少的惨烈局面颠覆得画风突变,行业里至今尚未出现一桩完美婚姻能够善始善终。 实际上,威逼利诱之下,愿意听话的创业者不在少数。而行业内的另一股势力则往往始料未及。无论是在哪个领域,无论何时,都会不断有玩家扮演搅局者的角色。如此一来,投资人靠推动合并来套现就多了一层阻碍。 (责任编辑:admin)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