所以,在营销上,你的文案要善于调动消费者的这种“履行责任”的倾向,让他们意识到自己还有孩子去疼爱、有父母要去关心、有爱人要去呵护,从而使自己的产品成为他们履行责任的必备品。 2. 角色转换 如果说我们模仿群体内成员以融入新圈子,是为了向外界证明“我是谁”,那么,在身份、角色的转换时期,我们也急需向自己证明“我是谁”。 本来是大学生,毕业后成了“职场人士”,本来是单身贵族,突然把婚结了,变成了“已婚人士”,还没怎么享受二人世界,突然发现有了孩子,又变成了“酷爸辣妈”。 而这些角色身份的变化,都让我们对生活产生了“不连续感”,让我们难以确认“我是谁”。 而一旦人更多产生这种“不连续感”,失去对自我角色认识的控制,就有夺回控制感的需求,以重新确认“我是谁”。 所以,刚步入职场的大学生会购买职业装,告诉自己不再是学生了,而是“职场人”;新人会购买钻戒,暗示自己已经不是“单身贵族”了,而是“已婚人士”。 那么,营销上该如何借用呢? 当然,还是要经常问自己: 人们有哪些因角色转变,需要确认“我是谁”的时期? 我的产品是否能成为他们夺回对自我认知的控制感? 六. 结语 以“卖货”为终极目标的文案,写法有很多,可利用的消费者心理也很多。实际上,无非是从五个方向说服消费者。同时本文也分别就这五个维度,总结出了经常被营销人利用且较为有效说服消费者的心理和倾向。 它们分别是: 未来消费:唤起共鸣、描述愿景 要完成的任务:目标趋近、装备加持 与某个人的关系:关系维持、关系补偿 所处的群体:融入群体、回避群体 扮演的角色:履行责任、角色转换 (责任编辑:admin)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