遇到问题时,多问几个为什么,多想想用户目标才是解决问题的正确姿势。
在中大型企业中,设计师往往处在互联网产品生产线的中下游,日常工作中很难近距离接触到用户 ,尤其是UI设计师。最原始的用户需求都掌握在产品经理手中,虽然有许多设计工具可以帮助团队构建用户、同步信息,但在协作和设计过程中还是不免出现许多问题。 大多数情况下 ,我们所接触到的是一个已经给出具体解决方案的“被解决了的需求”,而我们所能做的就是如何把这个解决方案做得更易用、体验更佳,很少有机会跳出这个解决方案去思考本质,缺少同理心,也容易变为单纯的作图工具。 不理解用户的真实情况也容易造成设计师从理想的设计角度而不是从公司或是用户的角度出发去思考问题,从而团队内部缺乏信任,产品认为设计师不识大体,设计师认为产品没有追求。 而需求经过产品经理和交互设计师的层层传递, 掺杂了他们自身的理解在其中,最真实的面貌容易被扭曲。
为了确保为真实的需求而设计,除了尽可能多地争取和用户接触的机会以外,正确理解和提炼用户需求也很重要。 如何提炼真实用户需求 郝志中先生在《用户力》一书中对用户需求的发现、 分析和表达进行了详细的介绍和分析。产品经理根据日常观察、数据分析、自身经历发现用户问题;同时进一步对问题进行聚焦,甄别出“真实需求”和“粉丝用户”。其中需求提炼有三个步骤: 需求的过滤和汇总:需求过滤首先排除用户明显不合理的需求、小众偏门的需求和没有应用场景的需求。 需求排序:根据用户需求的次数、比例以及用户反馈的重要性进行需求排序。 用户分级:普遍用户、目标用户、粉丝用户 总结起来大概就是,要以用户的真实需求为驱动进行产品功能设计;先满足普遍用户和目标用户的大需求,再满足粉丝用户的大需求;当基础大需求满足后,要集中满足忠实粉丝用户的大需求,从而突出产品竞争力。 设计师如果按照这种方式去思考,可以更专注于目标用户,同时易于和团队达成共识,免去很多不必要的团队内耗。 以下我将结合实际工作来谈一谈。 需求过滤:过滤没有应用场景的需求,而不是追求完美的设计方案 wifi签到功能中,在管理员设置wifi签到点后,只有连上指定wifi才能签到。其中有一步是必须提示用户你可以连接的wifi列表。 交互设计的方案是通过弹框去展示,弹框的展示个数有限制,当wifi数量超出时则无法显示。而我认为必须完全展示所有wifi,否则用户第一次使用时会不知道自己需要连接的的wifi而错过打卡时间,给用户造成损失。但其实最后证明是我多虑了。
原因是使用wifi签到的一般情况下是小公司,这决定了它不会有太多个wifi签到点;其次公司对考勤这件事是比较慎重的,一般会在多个渠道发布通知告诉对应人员应该连接哪个wifi进行打卡;最后,人是活的,即便极端情况下用户找不到自己的wifi也可以通过询问同事等各种手段来解决。因此我所考虑的严重性后果基本不存在。 需求排序:更多地去考虑大众需求,而不是少部分用户 外勤签到中,员工会在定位地点拍照并填写备注来证明自己在此时此地出了外勤;同时负责人收到外勤反馈后可以查看具体的照片及备注,选择通过或驳回。 前一段时间接收到产品反馈群中用户的反馈,说希望自己能够看到详细的外勤备注,因为他们会把外勤备注当成拜访记录使用。这种情况下字数一般会比较多,目前的设计没办法满足这类用户的需求。 如果去考虑这类用户,那我在设计时可能会留很大的篇幅去展示他的外勤备注,但是这就造成80%的情况下页面会是一大片空白,这在办公场景实际上会给没有同样需求的用户造成心理负担。因此我选择了比较隐晦一些的设计方式:默认展示基本信息、上滑展示全部信息。达到一个平衡。
对于用户分布范围广的产品来说,在设计上很难兼顾所有的用户。不能过多地考虑了特殊情况下的用户需求,而牺牲大部分用户的使用体验。 用户分级:要不要做,值不值得做 (责任编辑:admin)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