扩展一下,比如某教育APP,为了提高课程的销售,可以把最贵的课程放在列表第一位,紧随其后放正常价格的课程,通过第一个价格把用户心理锚高,在看到后面便宜的课程时,用户则会更快的进行购买。 四. 心理账户 心理账户(mental accounting)是指人会根据钱的来源和用途,无意识的将钱进行归类,并赋予不同的价值进行管理。 一个典型的实验是: 假定你花300元,买了一张演唱会的门票,到了会场门口,发现门票丢了,你会再花300元门票进场吗? 假定你打算到了会场门前再买某个演唱会的门票,买票前却发现丢了300元购物卡,你还会不会照样买门票? 多数人在第一种情况下选择不会再次购买,在第二种情况下选择继续购买。 因为音乐会门票300元和购物卡300元的意义是不一样的。前者代表娱乐预算,再花钱就意味着超支,要花600元购买张音乐会门票,这让我们很难接受。后者是购物卡,虽然它丢了,但并不影响与我们的娱乐预算,我们仍可以继续花钱买票听音乐会。尽管二者实质上都是丢了300元钱,却导致了我们完全不同的消费决定。
账户划归 要说服人们增加对某项花费的预算是很困难的,但要改变人们对于某项花费所属账户的认识,却相对容易。换句话说,如果人们不愿意从某一个账户里支出消费,只需要让他们把这笔花费划归到另一个账户里,就可以影响并改变他们的消费态度。比如我们买一件1200的毛衣会觉得贵,但如果是说买来送给家人,就会觉得还好,因为这1200是从家庭的心理账户中划走的。 产品应用 再比如购买1000元的机票我们会觉得贵,但如果是 995元机票+ 30元接送机,我们就会觉得比较划算。因为我们把部分机票的支出划到了接送机的心理账户里。同样的在购买电影票时,平台通常会用 购买30元的会员卡,本单可以减免18元,也是同样的道理。 总结 本文介绍的前景理论(禀赋效应和参照依赖),锚定效应,心理账户是行为经济学的三大基石。行为经济学中还有非常多有趣的理论,比如赌徒谬论,懊悔规避,过度自信。很建议去读一下,能帮助我们更好的理解一些日常现象。 (责任编辑:admin)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