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7年经典走心刷屏案例历历在目,但也有很多难以启齿的事件挑战了用户的底线,搬起石头砸自己的脚。 随着消费升级,消费主力的年轻化愈演愈烈,在一众品牌营销人使出浑(pin)身(ming)解(jia)数(ban)为各大品牌疯狂打call的一年里,各家应对的营销手段也从线上到线下全面出击,每一个企业都想要成为这场战役的赢家。 网易云音乐地铁扎心乐评、百雀羚《一九三一》、999感冒灵《偷偷地爱着你》等经典走心刷屏案例还历历在目,但即便风光无限的品牌,也有很多难以启齿的事件挑战了用户的底线,搬起石头砸了自己的脚。 下面随着本君来看看,2017年有哪些做过惨遭用户打脸的品牌案例(事件)? 营销篇 百事可乐 百事可乐这支以美国当下的黑人抗议活动Black Lives Matter(黑人生命同样重要)为出发点的广告,仅投放数天,就被狂风暴雨般的负面评价逼迫得下架了。
争议点:一,把严肃的抗议活动表现得太欢乐是对黑人的不尊重;二,广告中部分镜头与去年路易斯安那州枪击案游行太相似;三,百事在利用人们的痛苦卖产品;四,一罐碳酸饮料没有资格作为和平的象征;五,含着金钥匙出生的Kendall无法真正理解黑人弱势群体。 观点:显然,CreatorsLeague Studio这回是出师不利,种族题材广告不是一个新兴创意团队轻易就能把控的。随后,百事可乐向公众发表道歉声明,表示原本是想借这支广告向全球宣扬团结、和平、理解的讯息,并非要轻视严肃的议题。 滴滴出行 合格女婿的唯一标准是有房有车吗? 2017年5月,滴滴出行发布了一系列广告,试图表达其平台司机有车有房的“安全感”。这支广告中有不少幽默的转折,情节也部分算是现实的写照。
争议点:广告体现的逻辑是,岳父母严格审查女婿条件的几个要素,就像滴滴审查司机一样严格。看似比喻很巧妙,很生动形象,结尾也神转折,但是观众并不认可这种尴尬的幽默,“可悲的中式家庭权力结构与扭曲的婚恋观,造就了可怜的父母之命与逢迎谄媚的年轻一代”。 观点:家庭伦理、婚姻关系是2017年广告中出现率最高的争议题材,很多品牌都试图从家庭角度入手,利用情感营销的方式唤起广大用户的共鸣,其中也不乏很多成功的营销案例,但当品牌把外形、财富和社会地位当成衡量婚恋的标准时,就站在了平等和爱的对立面。 宜家 中国没有男朋友=Loser 与滴滴出行的广告类似,宜家中国广告中的岳父母也被刻画成了干涉子女婚恋生活的负面角色。
争议点:讽刺的是,宜家在国际上的广告一直以互相尊重且平等的理想家庭价值观为导向,而在中国市场,他们所谓的“本地化”却选择了最有争议性的表达方式。对于这支广告,人们普遍的反感之处在于他们错误地倡导了“父母干涉子女婚恋”及“有对象才算人生赢家”的价值观。 观点:虽然宜家中国之后在官方微博中迅速发布道歉声明并表示将广告下架,并表示他们“鼓励和接纳不同的生活方式”,但他们对中国年轻一代生活方式的理解真的需要更新了。 绝味鸭脖 为博眼球的低级趣味 2017年双十一,绝味的天猫店首页赫然上架了一张海报:仅穿着内裤的女性张开双腿,脚踝被镣铐锁住,旁边的文案则是“想要吗?鲜嫩多汁”,带着明显的性暗示。
争议点:绝味的这支广告是为了迎合人们的低级趣味,为了销量不惜以品牌美誉度做赌注。文案一经发布就因涉嫌媚俗,引发网络舆论的负面评论。 观点:对于品牌而言,流量和关注很重要,但是必须要合法合规,不能为了博眼球,屡次突破底线。现在一些企业为了吸引眼球,发布违反社会公序良俗、伤害公众道德情感的内容的广告,构成违法,对此绝味鸭脖受到了高达60万的罚款。 蚂蚁财富 贫穷就等于失败吗? (责任编辑:admin)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