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上一篇文章中,本人主要介绍了“研究与建模”阶段的流程及其交互设计方法,这篇文章将详细地讲解“需求定义”阶段的设计流程与方法。
“需求定义”阶段的流程 交互设计团队在需求定义阶段往往采用的设计方法是为用户和其他模型之间提供急需的联系,同时也对设计框架提供了铺垫。这一阶段主要采用的是以场景为基础的设计方法。 这种方法的关键在于如何满足用户的目标和需求,而不是我们常见的功能性目标。通过人物模型的概括能帮我们在很大程度上确定什么是重要任务,从而使得交互设计团队减少了很多的“任务”设计,提升交互体验,同时保证回报的最大化。 对主要人物模型来说,需求定义阶段的设计过程是要分析人物模型的数据和功能性需求。根据不同情境下的人物模型的目标、行为,以及与其他人物模型的交互来对这些数据和需求优先级排序、获取相关信息。 “需求定义”阶段的交互方法 把健壮的模型转化为设计方案需要经过两个主要阶段,一是需求定义阶段,而是框架定义阶段。需求定义阶段主要是回答了产品是什么以及要做什么的问题,而框架定义阶段则是回答了产品的行为方式和如何构建产品来满足用户目标等问题。 Alan Cooper等人给出了需求定义阶段的过程图,主要包括创建问题和愿景叙述、探索和头脑风暴、确定人物模型期望、构建情境场景和明确设计需求,如图1所示[1]。
图1 需求定义过程一览图 创建问题和愿景陈述 所有问题的创建必须基于设计师在有了明确的目标。目标为导向的设计方法是在通过人物模型、场景和设计要求来定义产品以及其服务的。我们要确定用户群体、用户目标和产品要求。 愿景的陈述则是从更高的角度来设计目标的。它需要将用户的需求转化为如何使设计能够满足商业目标,即“如何变现”的问题。 问题和愿景的内容应该从上一篇文章《浅谈“以目标为导向”的交互设计(二)》中“研究与建模”阶段中获得的。 探索和头脑风暴 探索是让利益相关者在这个阶段将所有考虑到的事情(无论多么“古怪”、“变态”,甚至是没有想到或者不敢想的)都说出来,并记录备案。 这样做的目的有三: 一是保证了每个人的“话语权”和“言论自由”; 二是可以测试利益相关者对场景的想象能力和接受能力,以便调整和推进场景; 三是保留“思想的火种”,有可能你的一句话、一个idea在后期的设计中有了“用武之地”。 头脑风暴是大家都“乐此不疲”的事情,它有助于在利益相关者之间开启探索会话。不过在此阶段不要过多地花费时间,时长应视项目的大小从几个小时到几百个小时不等。 确定人物模型期望 我们在“研究与建模”阶段中已经创建了人物模型,不过人物模型是对现实的内部呈现,而其外化的界面呈现应与内部实现相“呼应”。所以,我们要记录一些人物模型的期望,主要有以下几点: 影响人物模型期望的态度、事件、过程和其他社会、文化、环境、教育等因素。 人物模型对使用产品的体验可能持有的一般期待和愿望。 人物模型对产品行为的期待和愿望。 人物模型如何看待数据的基本元素或单位。 构建情境场景 所有的场景剧本都是关于人和活动的故事,情境场景则是其中最像故事的一种。它是讲述某个人物模型的故事,带着其目标、动机和需求的。情境场景解决了以下几个问题: 产品在什么背景下使用? 是否会被超时使用? 人物模型是否经常被打断? 是否与其他产品一起使用? 人物模型要达到目标时首要任务(活动)是什么? 使用产品预期的最终结果是什么? 根据人物模型的技能和使用频率,允许的复杂程度有多大? 明确设计需求 在对情境场景构思完成之后,可以分析一下草稿,提炼人物模型的需要或设计需求,主要包括数据需求、功能需求、情境需求和其他需求。 案例 本小节将以我尚未发表的硕士学位论文《智云PMS系统APP的交互设计与实现》为例,介绍“需求定义”阶段的流程与方法。 创建问题和愿景陈述示例 (责任编辑:admin)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