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某平台上的一些回答整理,给一些刚入行的朋友看,没准有些帮助。 方便在大型体系下建立设计文化。 辐射与传播设计思想(抽象的)更加容易。 保证多成员参与的项目保持视觉一致性。 设计规范的建立与规范本身的优秀与否考验设计团队的实力。 用户层对某产品的体验一致性得到落地。 塑造品牌调性。 迭代与交接可以更加无缝。 减少设计出错率。 宏观上对内统一,对外区分;简化,优化,纠正执行错误;管理与合作变得容易。 首先我们要了解设计规范的定义基础,它是围绕在某种风格或者大型设计文化下的,同时设计规范也分宏观与微观。 宏观规范通常用来描述视觉感受(抽象的),由高级leader发起,由中层leader辐射给整个设计团队。 微观规范更加可视化,数据化,是针对相对独立的体系建立的一些视觉遵守条款。 我们都不希望在使用过程中平台各个页面间的设计差异明显,增加新的使用成本,而这些针对用户层都是非常重要的体验。 设计不应该是变化多端,丰富的么?我们很多设计师无法理解规范的意义可能都是源于这种思考。但我们的变化与扩展应该是基于某种基础上的,这看起来是不是更有挑战了? 借用前段时间非常精彩的一段内容,可以深刻体会一下这段话。
规范不等同于标注,它比标注更宏观,好的规范总是统一方向与基本参数,却能预留无数的设计可能性来保证扩展性。这样的设计规范是优秀的。相对而言,一个优秀的设计师,也总能在某种同样的条件下设计更精彩的方案。 你可以这样理解设计规范,这是一套有规则的标准,同时提供了可变化的设计方法,方便迭代,方便其他人继续已经存在的设计。 你还可以想象如何管理一个几百人的设计团队。如果没有规范,将如何保持用户体验上的统一,包括视觉,操作,风格,文化等。 设计规范的节点 如果考虑规范的存活期,这应该在公司达到一定规模的时候进行。在这之前,无论在战略层还是执行层,已经开始关注独立品牌或设计文化建设。 如果是固定的风格规范,比如微软的「磁贴」,NAVER的「方格」,Google的「扁平」,是完全可以书写全局,并且时间相对长久的Type(类型)规范。这些视觉语言首先完成了独立与区分,进而完成系统性与扩展性。 编写者 参与规范书写建议由全队专业能力最强的人辅助产品战略分析进行。专业能力代表他的执行力,沟通力,全局能力。由他主导,纰漏会降到最少。这个角色应该具备很好的协调能力,设计战略观,全局观,配备几名设计助手,将规范涉及的产品线进行统计。花更多的时间进行统一上可能性的分析,这能帮你确定视觉语言的可行性与扩展性,中间应该做任何可行性尝试,综合产品战略进行最终确认。好的规范能用最少的规则进行视觉风格的统一,让品牌拥有统一的视觉语言,产生竞品区分,强化品牌个性,同时能保证众多产品线的扩展性。统一与变化是规范中最难协调的部分,全局统一,局部区分(产品线个性)。最终,会形成独特的设计个性与设计文化。 产品的角色介入主要为了防止全局或局部规范无法适应产品的过大变化。两者相加,能将规范的使用时间延长很多。 设计规范通常会划在设计的最顶层,因为是指导性视觉文件,制定应该慎重。同时,规范应该具备良好的概括性,全局性,这些特征导致设计规范的整理并不简单。 我们见到的,更多都是标注,虽然与规范之间有大量的交集,但与规范的功能还是有些区别的。规范的核心是一定的框架内设计,标注的核心是参数。他们虽然交叉,但意义不同,话语权不同。规范一旦制定,就有不可违反性,是设计核心可见的指导性文档,能帮助更多的团队成员形成统一的视觉语言。标注更多时候是用于辅助我们进行技术开发的像素级还原。 视觉规范有了不可违反性,就一定带来了设计扩展上的障碍,一个新需求的设计如何在大的规范体系下,保持规则又能区分。 Q: 请问前面提到的分析具体要如何执行?从商业战略层的内容如何转换到实际的设计原则或者设计规范,具体怎么操作? (责任编辑:admin)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