用户行为路径在产品设计中是一条隐形的推动力。
用户行为路径,即用户达到目标时的一一系列操作行为。在产品功能的设计中,很多时候会看到PM在需求价值中描述到“缩短用户操作路径”。 在一些设计研究中,也会看到这样的统计图
Sunburst事件路径图(图片来源:) 这些其实就是用户行为路径。 既然是“路径”,必然存在“缩短”和“延长”的问题。拿起手机摆弄一下里面的APP,发现用户的行为路径的“延长”和“缩短”其实是十分常见的设计思路,只是因为“行为”本身是隐性的,不是一个页面或者一系列动效可以表述清楚的,所以往往会被大家忽略掉。那么,现在逆向思维一下,看看不用用户路径来分析,而是通过用户行为路径指导设计和产品策略时,用户行为路径这种设计方法究竟有哪些应用吧。 首先,先定义一下用户行为路径延长与缩短的表现形式与功能:
(笔者自绘) 延长用户路行为径设计方法 使用延长用户行为路径设计方法时,应用的前提是用户的操作预期是负向的,即一些退出、注销、卸载等行为。这些行为对于社区氛围、互动量会造成负增长;众所周知,操作路径越长,用户越容易“半途而废”,因此延长用户行为路径,实际上是通过建立“门槛”对用户一种“挽留”策略,避免老用户的流失。包括以下具体设计方法: 1.文案要“动情” 因为是要挽留用户,所以在文案上要更加凸显操作后“失去”的权益内容,从感性认知上去感动用户; 2.拆分操作步骤 用户需要多次操作才能完成操作目的,例如爱奇艺泡泡圈的退圈流程,用户点击“退出圈子”按钮后,出现二次确认弹窗,卖萌的弹窗文案与“再考虑考虑”的按钮文案首先打动用户,若用户执意退圈,点击“我要退出”按钮后,会“再次”出现一个弹窗,弹窗主题文案是告知用户相关权益归属,但是在确认按钮的设计上凸显了一个小“心机”,就是放上了“重新加圈”按钮,而这个按钮和“确认退出”的按钮都在弹窗右侧,因此如果用户按照操作惯性点击的话,最后可能发现并未退出圈子……
(爱奇艺泡泡圈) 当然,拆分操作步骤,除了用在“挽留”用户过程中,还可以用在“催促”用户策略中,避免用户流失; 例如贴吧的建群过程,如果选择地址、新建群名称、新建群描述、新建头像都在一个页面完成,那么用户在页面中的操作心理负担会有多重?生怕一不小心之前辛苦输入的内容丢失;而对于相对『懒惰』的用户,看到需要有如此多的内容要填写,可能直接就跳出该页面而放弃了。 所以,百度贴吧的建群流程将步骤进行了拆分,当用户一步步参与建群流程时,其实已经掉入了煮青蛙的温水锅中,当用户想放弃时,发现需要一步步退出,回到起点的路径很漫长,而达到目标只剩下两步,成功尽在眼前时,总有一部分用户会“硬着头皮”去完成。
(百度贴吧建群流程) 由此可见,适时地延长用户路径,能够有效的缓解用户的行为和认知压力,实现产品目标。但是路径延长是对用户耐心的考验,因此对应的延长路径的页面上,需要留有一定的图形和文案引导来留住用户,避免半途而废。 3.加深层级,隐藏入口 目的在于避开用户注意力,减少曝光度,避开“所见即所得”的视觉范围,降低用户的点击或者浏览次数。这样当用户需要主动获取该功能是,需要开启多个层级页面去完成,“延迟”或者“阻碍”用户的负向行为。 例如常见的关注逻辑,用户可在详情页面快速关注用户,但是取关如果是隐藏的,但是取关逻辑需要用户进入个人空间操作。
(抖音关注逻辑) 4.在路径中设置其他入口,引导用户脱离当前行为路径 (责任编辑:admin)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