逻辑运算符号:运算符号包括了且、或、满足、()四个符号,与“表”、“值”、“大于/小于/等于等”一起运用于逻辑表达。其中“且”表达的意思是满足两个条件、“或”表达的意思是任意满足其中一个条件、“满足”为动词,表示满足的条件、“()”的意思为条件,括号内代表的是数值或其他的条件。例如:“录入”“数值”“条件限制”“小于”(“满足”“采购表中”“采购金额值”“小于”“5”)的“采购表中”“采购金额值”“汇总量”,表达的意思是:此空格的数值填写的限制为填写的数值小于采购表中采购金额值小于5的采购金额值汇总数值。 *例子中为了凸显标签,特意用“”代表一个标签。 数值运算符:数值运算符针对的是数值的运算,因为单单从逻辑运算会导致系统数据描述的不完善。数值运算符能较好地解决这个问题。例如,“录入”“数值”“条件限制”“小于”(“满足”“采购表中”“采购金额值”“小于”“5”)的“采购表中”“采购金额值”“汇总量”“÷”“5”,表达的意思是:此空格的数值填写的限制为填写的数值小于采购表中采购金额值小于5的采购金额值汇总数的五分之一。 *例子中为了凸显标签,特意用“”代表一个标签。 3.3.1.1 数据类型 针对数据方面的描述可以分为以下三个类型去进行“录入格式”、“文本属性变化”、“默认数据”三种,代表了描述系统中所有数据的展示、限制、读写等控制方法。由于新需求设计文档采用的是标签化的表达方式,所以以下针对数据类型的描述内容也是根据标签去进行表达。 录入格式:针对录入系统的数据所作出的数据限制、指导以及规范。其中涉及到运用逻辑运算符号以及数学运算符号辅助描述录入格式中的限制以及规范。从而达到通过标签化描述清楚录入格式这个数据类型的目的。 文本属性变化:针对数据的形状以及样式变化作出限制、指导以及规范。其中涉及到运用逻辑运算符号以及数学运算符号辅助描述颜色形状变化中的限制以及规范。从而达到通过标签化描述清楚文本属性变化这个数据类型的目的。 数据默认:针对数据的数值大小以及取值作出限制、指导以及规范。其中涉及到运用逻辑运算符号以及数学运算符号辅助描述数据默认中的限制以及规范。从而达到通过标签化描述清楚数据默认这个数据类型的目的。 (1)录入格式——类型一 对应可选内容:数值、文本、下拉框。对应三种录入格式。每一种格式都会有不同标签组成的限制或者引导。实现对于数据录入的文档型描述转化为标签化描述。
录入格式解读:标签一下面细分为三个标签分别是“数值”、“下拉框”、“文本”,对应不同的输入框以及逻辑表达,这里只对数值进行限制,并不对数据的作用以及数据的流转进行描述,数据的流转以及作用的描述在控件中会提及。 图中描述的是只是控制的例子,并不是所有控制都是如此,具体限制逻辑可以较为自由去编写。类似于数学中的符号,可以将数学中的符号只有组合表达不同的公式。 录入格式中数值限制主要分为两种限制模式:一种为源数据限制,意思为只是简单地受数据的数值去进行限制。另外一种为条件限制,意思为在数值的基础上加入条件去进行限制。条件限制的描述是较为多变,需要加入逻辑运算符以及数值运算符去辅助描述这个限制。 例如:粉红色的例子中的第一条,表达的意思为:取值范围为数据表中的某一个数据值。 (2)文本属性变化——类型二 系统中数据的颜色形状会根据对应数值内容的变化而变化。所以,这部分描述的特点为数据的展示方式。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