但是在现在资本集中的情况下,尤其是大家开始把钱都涌向头部公司的时候,你会发现后期的项目资本集中或者提升的速度甚至会比早期项目还要快。 所以无论你在哪个阶段,你一定要相信一件事情,就是我投这个公司就是为了十倍回报。 比如我在 1000 万美金进去时,这公司加上稀释将来一定能做到 2 亿美金,那我就要算一算这公司为什么能做到 2 亿美金,什么样的业务能支撑它做到 2 亿美金。 如果我做一个大 B 轮的项目,投 1 亿美金,这没什么好怕的,只要我相信或者我能判断至少有些东西可以证明它未来能做到 20 亿美金;甚至你投 10 亿美金的滴滴,而它现在是几百亿美金,没有关系,你还是能获得十倍以上的回报。 所以一定不要看到估值高,觉得 1 亿美金的项目太贵了,看都不看了。重要的是,这 1 亿美金是否合理,它能不能产生十倍以上的回报。 技战术3:百亿人民币天花板 第三个心态就是百亿人民币天花板的问题,也就是说,10 亿美金估值的公司怎么来。 我们非常保守地预计它在上市时有 20 倍的市盈率,那就应该有 5 千万美金的利润,如果按照 20% 的净利率,那就是 2.5 亿美金的收入,然后再按 20% 到 30% 的市场占有率来算,那么它所在的市场至少得有 10 亿美金。再考虑到未来的增长情况,那至少得是一个 100 亿人民币的市场。 这就是为什么很多 VC 下意识地觉得我出去跟一个 deal 谈,最后给到创始人的反馈是——我觉得你这个东西不够大;我觉得你的想法还可以再大一点;我觉得你可以往更主流的方向去靠。其实这些回答背后的隐含意义就是我心里算不出这个账。 这个账怎么算呢,其实就是一个等式。 至少 10 亿美金市场(至少 100 亿人民币市场)=1亿人*100元 = 1000万人*1000元 = 100万人 * 1万元 = 10万家 * 10万元 = 1万家*100万元 = 1000家*1000万元 1亿人*100元,就比如现在的拼多多; 1000万人*1000元,可能是周边游这样的市场; 100万人 * 1万元,就是典型的 VIPKID 的市场或者企业服务的市场; 10万家 * 10万元,可能是卖数据库等等; 1万家*100万元,可能买的东西对公司发展更为关键; 最后1000家*1000万元,可能就只做那1000家头部的央企。 因此,如果用这个框架去看,就能大概理清楚一个市场的大小。 当有了这 3 个技战术后,面对客观的市场环境就没有那么难了。一一来对应:市场上 VC 多,但我有自己的思考,我对每个 deal 的想法是独立判断的。 市场上钱多,但我对于估值的判断也是独立的,无论你多贵的 deal,我其实都可以用一套思路来思考,都不会再被绝对值所影响;最后,市场上方向再怎么多,但是其实我知道只有哪几个是真正的大方向。 3 反馈 技战完成后,其实就有一些反馈了。从我入行到现在,我有几个观察。 1.行业正反馈:百亿美金公司的早期困难 基本上所有真正厉害的百亿公司,总有一轮或者总有一个阶段是很困难的,我觉得这个困难具有一定的普世性。 比如滴滴的 A 轮,融了好久,在账上钱只够花三个礼拜时才拿到;比如头条的 B 轮,融了好久,到最后是一个俄罗斯老外投了他。所以一个创业公司如果太顺风顺水,其实很多 VC 内心是害怕的。 另一方面是关于风口。谈到人工智能,其实 face++ 我们在2012年就见过了;OKcoin 比特币,现在应该是世界上最大的比特币交易所之一,但 2013 年这个公司就融了 A 轮;VIPKID 是今年在线教育的大热点,但雯娟 2013 年就在创新工场的办公室里办公了。 再比如,前几年“把中国模式复制到海外”很热,但 Wish 在 2011 年就是个接近百亿的公司了。所以在风口起来前的 3 到 4 年,甚至是 4 到 5 年,这些公司就已经融到了他们的第一笔钱。这说明真正优秀的 VC 在那个时候就找到了这些公司。 2.基金正反馈:倍数最高的几家公司 我们基金也有很多正反馈,这些正反馈来自于我们现在倍数最高的几家公司的一些特性。但当时我们决定投资时这些公司分别处于以下几个困境: 金融危机没人投 基金同事几乎全部都反对 公司面临百倍大的竞争对手 业务边转型边融资 后起者杀入最惨烈市场 流量清零后转型 所有这些如果是顺人性来判断的话,你可能根本没法投了,但往往这些东西并不应该是你放弃的最主要的原因。 3. 基金负反馈:倍数最高的几家公司 还有一些负反馈处于下面几种情况: 天使A轮融资都太顺 大佬背书的股权结构 单量起飞的年轻创业者 席卷朋友圈的好产品 但它们最后都失败了。 4 复盘 所以有了这些反馈后,我们就来复盘。我写了一首诗: 竹外桃花三两枝,春江水暖鸭先知。 心事浩茫连广宇,于无声处听惊雷。 山穷水复疑无路,柳暗花明又一村。 牢骚太胜防肠断,风物长宜放眼量。 这首诗其实是四句话拼起来的,什么意思呢? (责任编辑:admin)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