比如,南孚电池希望建立“电池电力更持久”的功能认知,这很普通,但它的广告创意却并不普通,而是识别到了一个更大、更显著的功能需求,将“电池不耐用”的后果直接导向了“孩子容易分心,影响其专注力”。将“保护孩子专注力”的重任嫁接到了自己的产品上,通过“解决”消费者们更关心的“大问题”而激发出了全新的需求意识。 在上述四点当中,C与D的关系是,C是品牌价值观的直接表达;而D则分两种情况,其中通过识别用户意识形态需求,所创造出来的内容与C一样属于价值本体,只不过从所对应的需求来说,C是核心而D不是(星巴克案例)。 另外D当中通过对用户功能需求的识别,所创造出来的信息则属于价值喻体,是让品牌的功能价值获得了一个全新角度的演绎(南孚电池案例)。 无论是其中的哪一种,实际上D所采用的需求嫁接技术,都必然需要依赖于前置的消费者洞察,因为如果没有这方面的需求洞察作为基础,D就不具备执行的现实可能性,而品牌只能在A、B、C当中来选择认为适宜的策略。 另外上述传播策略的四种可能性,在一定条件都有可能是对的,也有可能是错的,它们可以考虑交叉运用,至于如何决定,就需要具体情况具体分析,不应该有什么既定格式。 不过值得强调的是,体验原则说的是,在品牌制定传播策略时,应该首先重视用一手体验构建认知,这意味着要更加重视用内容来做价值表达,以及尽可能地让用户容易体验到产品,因为这两者都是价值本体,由“本体”所构建出的品牌认知更清晰、更深刻、更持久,这就是体验原则所强调的。 ———————— 备注1:针对“广告是受众的替代型经验”这句话,据说现在已经有带“气味”的广告,未来科技也必将赋予广告更逼真的一手体验模拟,甚至“隔空传送”一手体验。所以我们并不知道这句话会在何时被颠覆,但即便如此,在我看来上文所述的传播逻辑,在可预见的未来却并不会因此而发生改变。 备注2:从发现营销的观点来看,在上文所述的4种策略可能性当中,最合理的考虑顺序应该是C、D、A、B。 (责任编辑:admin)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