通过每次交互,用户都必须克服理解系统当前状态和了解如何改变系统当前状态的双重挑战。设计师可以通过意识到这些鸿沟并用透明的概念模型来消除这些鸿沟,从而为他们提供支持。
上周,我买了一款很棒的新蓝牙耳机 ; 但遗憾的是,我花了一个多小时才把它连接到我的电脑上。尽管耳机手册和电脑支持网站作出了承诺,但耳机并未自动与计算机连接。我在重新阅读说明书之后,检查了耳机和电脑,确保它们都已打开,并且翻查了耳机评论以确认耳机与我的电脑兼容,甚至通过将耳机同步到另一台计算机以测试耳机;在我正准备放弃时,却发现了一个随机的帮助页面(来自于一个完全不同的硬件制造商),从而改变了一切。 这个新的帮助页面,显示了Windows 10蓝牙设置开关打开时的实际截图。看着这个截图,我立即意识到了自己的错误:在过去的一个小时里,我一直盯着的显示在我电脑上的蓝牙设置页面实际上是在告诉我蓝牙已关闭。
此蓝牙连接开关有一个可从一侧移到另一侧的以改变关(左侧)或开(右侧)状态的圆圈。标签反映控制器的当前状态,而不是反映当开关移动到右侧时会发生什么。(与加号图标不同,它说明点击时会发生什么。) 当我意识到自己的错误时,我觉得很愚蠢。但我未能理解设备的当前状态实际上是一个极其常见的可用性问题——因此,在Jakob Nielsen著名的10个可用性启发式中,系统状态的可见性是排在第一位的。 看看这个设计,很明显,设计师知道让状态可见是很重要的:他们甚至在控制开关旁边列入一个明确的状态标签(OFF/ON)。 那么出了什么问题呢?要了解,我们就需要深入挖掘。 为了成功地与技术互动,人们必须克服的两个挑战是: 评估:了解系统的状态; 执行:采取行动完成特定目标; 这些挑战被描述为“评估鸿沟”和“执行鸿沟”,因为,如果没有有效的设计元素来支持用户,它们就会成为用户和他们目标之间不可逾越的障碍。 在1986年,埃德·哈钦斯(Ed Hutchins)、吉姆·海伦(Jim Hollan)和唐·诺曼(Don Norman)发明了评估和执行鸿沟的术语,他们在文章中提到了直接操作的好处,帮助用户消除这些鸿沟。(他们的作品发表在《以用户为中心的系统设计》一书中,由诺曼和德雷柏编辑,这是“以用户为中心的设计”这一术语的首次使用,早在诺曼加入雅各布·尼尔森(Jakob Nielsen)建立尼尔森诺曼集团之前)。诺曼的书《日常事物的设计》讲述了鸿沟的事例,并详细描述了它们在设计过程中的重要性。三十年后,这两个海湾仍然是我们这个领域的基本概念
“评估的鸿沟”和“执行的鸿沟”描述了用户为了成功地与任何设备交互而必须克服的两个主要挑战。如图所示,用户陷入了一个(几乎)无尽的循环,交替出现这两个问题:执行后,你必须评估结果,计划执行下一步,再评估结果,然后以此类推,直到达到您想要的最终目标并退出。 而且,这些挑战都是由用户必须完成的子任务组成的。 例如,成功的评估不仅需要了解系统状态指标,还需要解释它的含义。 同样,执行既需要基于理解控件如何工作来计划动作,又需要实际操纵控件。 这种对相互作用的细致而具体的分析非常重要,因为一个子任务的成功并不一定意味着其它任务的成功。 确定某状态是否开启或关闭是评估鸿沟的典型例子; 对于这个蓝牙开关,很容易看到开关和标签,但这些项目的可见度并不一定意味着它们可以被正确解释。 二、执行和评估是相互依存的 成功的执行通常取决于正确的评估。在这个蓝牙例子中,只要我改正了对当前状态的评估,我马上就能明白如何通过单击开关启用蓝牙。很容易制定使用该系统的行动计划,但任何基于错误评估的计划都注定会失败。 这种相互依存影响了许多现实世界的交互; 例如,在许多平面设计中,用户在导航时遇到问题。这并不是因为他们不知道如何点击链接,而是因为他们不明白链接所表达的是什么意思。 三、用心智模型消除鸿沟 (责任编辑:admin)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