他们发现,当可能赚到的钱是一个非常巨大数字时,人们会忽略概率、选择奖励更大的那个,比如在买彩票时,奖金池100万和500万的彩票,哪怕后者的中奖概率低很多,也会更倾向于选择后者。 而当可能赚到的钱,在相对正常的范围内,人们更关心的是赚到钱的概率。 所以现在刷屏的课程,基本都要看上去有种「哇塞!好便宜好划算的感觉!」。 你想要用来分销的课程定价是多少?有那种超值的感觉吗? 如果是那种免费送给人听,想送出去几千份都有点难的,那就要先省省吧。 04 极强转发动力 人们转发一个广告到朋友圈,都会存在着一个阻力,「会担心朋友怎么看我」。 所以发广告对于用户来说,其实是有心智成本的(心理负担),一般都会比较谨慎地去发。 俗话说,「有钱能使鬼推磨」,如果转发一个海报,能够赚到不少钱,这个转发的动力就会超过发广告的心智成本。 虽然我们在朋友圈发海报的时候,都会夸几句新世相,但如果不是有分销,还会有多少人去转呢? 已经转过的人,大多数人都会坚持说,自己是认可这个品牌和产品,所以才支持和分享一下的,「赚点分销钱只是顺便的」。 人们会为自己已经做出的行为,找到看起来合理的理由,这在心理学上叫做「过度理由效应」(Over-justification effect )。 每个人都力图使自己和别人的行为看起来合理,因而总是为行为寻找原因。一旦找到足够的原因,人们就很少再继续找下去,而且,在寻找原因时,总是先找那些显而易见的外在原因。 我们来看一下之前的网易刷屏课,这个团队做得很棒,在不到半天的时间里付费报名量做到14万,然后因为二级分销、诱导分享被封了。 虽然被封了一小段时间,但在后来去掉分销之后,课程重新上线继续销售。 按理说,在大量媒体报道、用户话题的情况下,课程报名数应该继续增长,报名量翻个几倍才是啊。 然而,在重新上线到正式开课的2个星期内,报名量几乎没有什么增长,新增报名几乎只占到原来半天时间里里增长的10%。 在刷屏的这些课程中,能让分销的人赚到钱,相当之重要。 所以有些课程品质很高、产品很好、受众很广,却没有在朋友圈刷屏,为什么呢? 也许就是利益刺激做得不够吧。 到底能复制吗? 很多也想做刷屏课程的人,如果没有看到上面分析所需具备的几个元素,尤其是「快速建立信任感」和「极强超值感」,基本都是白忙活。 看到别人火了,都想跟风模仿: 看到罗辑思维公众号火了,自己也弄个公众号,每天弄60秒语音; 看到杜蕾斯海报刷屏,自己也做个海报蹭热点; 看到分答火了,就上线一个垂直领域的分答; 这些只在表层形式上的模仿,却没有把握传播本质的创新,是很难再火的。 当然,市场上还是看到有人,创新地模仿成功的,比如新世相的丢书活动,其实也是借鉴了英国伦敦的公益组织Books On The Underground。
新世相的「逃离北上广」活动后,有看到各种模仿的,大多数都没有成功。 不过,我也看到了一个很成功的案例,在人们都逃离北上广的时候,他做了一个让居住在三四五线的孩子们去往北上广的活动——「放手24小时」。
这个活动在很多家长圈里刷屏了,给这个公众号涨粉17万+。
不是模仿做不了,而是需要深入本质,并且做出符合自己用户的创新。 结语 回到最初思考的问题上,新世相营销课真的能复制吗? 答案是——不可复制,也可复制。 不可复制是因为每个产品都有自己的产品、品牌积累和特点,表层形式的模仿,不会带来同样的效果。 可复制是因为,通过深挖用户需求、理解人性、组合创新,还是有机会的。 (责任编辑:admin)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