不可否认,拼多多大面积被公众质疑的同时,另一个声音则将它与当时刚出来的淘宝划等于号。在公开的报道中,黄峥在提及打假时也曾多次提到阿里,甚至表示:“阿里受过的苦,我们都得受一遍”。 受到低质假货的遭遇后,很多用户已卸载软件、逃离拼多多转向其他电商平台。那么,剩下的消费者还愿意留给拼多多平台多久时间呢? 而此次媒体沟通会上,拼多多各项言论似乎都在将舆论导向到其他电商平台。相反,除了回应和反击,拼多多更应该做的是,真正像声明中的那样“站在消费者的角度”正视自身的问题。 需要补充的是,尽管拼多多已经否认平台定位为“低价、低质”,但从现实来看,这的确是目前平台的调性;那么如果一定要把握住已经被拼多多圈住的三四线城市消费人群的话,做好上游供应链管理,将以往中国制造产能过剩的状态重新解构并完善,着力打造三四线档次的品牌,真正作出高性价比的正品产品,或许能够成为拼多多的出路之一,侧面也能让山寨商品无缝可钻。 打假没有终点遥还记得 2006 年前后,中国互联网从封闭走向开放,用户流量逐渐往电商转移,淘宝跃居成为亚洲最大的购物网站,但那个时候“电商”还是稀有名词,整个行业还处于起步摸索阶段。 到了 2011 年,在推出直通车的后三年,同样打着“低价”的淘宝用户量逐年增长,但同时也被贴上了“低价无品”的标签。后期,阿里为提高品牌开发了天猫商城,提高商家入驻门槛。直到最近两年,阿里集团仍然在为打假花费巨大精力。 从拼多多现有情况来看,其用户消费特征与淘宝比较接近。据数据统计,卸载淘宝的用户有50.3%流向拼多多,拼多多的卸载用户中有78.3%流向淘宝。而针对同样存在的假货问题,社会舆论似乎对淘宝更宽容一些。 极客公园创始人张鹏曾在朋友圈发布言论:拼多多很像一场取悦特定阶层的革命,但他的暴力性,必然引发意识形态层面的深层对抗。 达达在沟通会上感慨,假货事关人性,打假没有终点。 1995 年中国“百城万店无假货”行动轰动一时,那时候阿里和京东,更别谈拼多多;而如今,达达表示,拼多多尽管已经上市,但它才3岁,需要更多的时间来成长。 早期的电商行业,巨头还未形成,消费者对网购还很懵懂。从某种程度上来看,这么多年来,用户是和淘宝一起在成长。经过十几年的发展,淘宝已经逐步建立起一套依靠大数据打假的技术体系,并成立了专门的打假队伍;并且继淘宝商城后,阿里又升级推出天猫。 对此黄峥表示,拼多多不会做天猫模式,将会想一个其它的办法来做所谓的品牌升级这件事情。 那么十多年后,当市场已经进入品牌化时代,社会各界对商品质量以及知识产权的意识逐渐加深,这个时候消费者还愿意像与淘宝一起成长那样等待拼多多的长大吗? 黄峥曾在上市当天表示,拼多多只是一个 3 岁的孩子,身上有很多显而易见的问题,眼前也充斥着可见的危险与挑战。但面对一直存在的山寨假货问题,拼多多的处理速度显得有些迟缓。从舆情来看,用户似乎并没有看到拼多多的打假力度。 借用达达的“打假没有终点”,随着国民对维权和产权的意识日益加深,对于现在的拼多多而言,除了勇于直面质疑、承担责任,还应从上游供应链到下游销售端加大打假力度。 附录:黄峥的内部信7 月 31 日下午,拼多多董事长兼CEO黄峥发布标题为《坚持本分,即使是恶意的攻击,也要善意的解读》的全体员工信。黄峥表示,一边倒的正面不是我们追求的,一边倒的负面也从来不是真实的拼多多;面对质疑,拼多多将坚持本分,求责于己,拥抱公众和竞对的监督。 坚持本分,即使是恶意的攻击,也要善意的解读 刚刚和大家开完员工大会,讲完所有人一起期权锁定三年,继续埋头苦干,准备迎接关注,赞扬,诋毁甚至攻击。 没想到,第二天就来了。来得如此强烈。在这里我想对大家说两句。 我们要团结,要坚信过去一起开创的模式。虽然今天离Costco + Disney 还很远,但过去的实践表明它有着顽强的生命力和巨大的前景。我们要坚信为最广大的消费者创造价值才有未来。 要坚持本分,面对质疑先求责于己,要拥抱公众和竞对的监督,忽略股价的波动,拿出钉钉子的精神,一个一个扎扎实实解决实际问题。 (责任编辑:admin)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