老罗将这种信念发挥到极致,其核心是把PC的商务属性剥离出来,变成手机的附属品,以实现想象中的未来办公:即插即用,用完即走,TNT之所以必须配合R1 手机才能使用Smartisan OS6 以及安卓定制版的Office服务,用意就是在低强度或单一任务场景中,尝试用手机取代PC的部分功能。 这种思路不是老罗的独创,三星DeX扩展坞配合Galaxy Note8 和S8 就能实现,在引入鼠标和键盘等外设后体验接近PC,如果你连超级本都懒得携带, 149 美元的DeX确实是不错的替代品。华为手机包括最新发布的Note10 也有PC模式,通过Type-c转接显示设备,支持无线键鼠。 但手机厂商由此也陷入一个自我悖论,一边极力用手机塑造PC的高仿体验,一边又寄望创造新物种(或者说新体验)消灭PC,他们的真实目标不过是将PC退化为带扩展坞的巨型显示器。 6、手机周边硬件客单价低,绝对需求量小,凸显了PC的价值。 这才是手机厂商热衷PC的真实商业逻辑。以小米为例,财报显示2015- 2017 年的平均手机单价分别为807. 2 元、879. 9 元、881. 3 元,整体不高但有微幅提升,小米平台上的硬件很多,其中既能走量又具备一定客单价的只有PC和电视,其他智能家居产品是声量远大于销量,在整个平板产品线已跪的情况下,小米越发依赖PC就不奇怪了,其他手机厂商亦如是。 然而坐拥六大理由加持的手机厂商做PC成功了吗? 先看销量。 以笔记本为例,华为的目标销量为每年 100 万台,小米 200 万,实际两家都只完成了 50 万台,尤其小米曾经宣布首季就完成 22 万台的销量,说明后几个月数据可怜。相比之下,苹果笔记本每月出货量都在 100 万台以上,老大哥惠普全年出货是 4000 万台,每月都是 300 多万的量级。 仔细研究数据你就能发现,手机厂商只在屏幕尺寸介于11.6-13. 3 英寸的轻薄本领域拥有影响力,这是一个定位非常模糊的市场,再往下就是几乎被淘汰的上网本,手机厂商的轻薄本只要在功能上优于iPad或是微软乞丐版Surface Go(国行 2988 元),就会挤出一个相对迷你的销售空间,但这个市场有多大意义? 当然华为和小米还有不同,前者在5000- 10000 元的区间也有热卖产品,因为华为在多数人眼中是技术成熟的老牌科技公司,这正好是小米的短板,雷军在发布会上也自黑小米笔记本A面不印LOGO,就是方便用户自行创意,比如贴上颜值接近的某水果品牌的LOGO。 你可以说这很贴心,也可以说缺乏底气。 再看目标,干死传统PC厂商了吗? 几年前业内曾经估计,随着PC市场的萎缩,出货量将向四大厂商集中,也就是联想、惠普、戴尔、苹果。排名第 5 到第 10 名的厂商都有可能退出,这几家分别是宏碁、华硕、东芝、三星、同方和富士通。 然而按照TrendForce的数据,去年全球笔记本出货量前六名分别是惠普、联想、戴尔、华硕、苹果、宏碁,合计份额达到87%,今年Q1 更上升到89%,格局反而越发稳固,华为、小米以及一众手机厂商既不见踪影,也无足轻重。 说到底,手机厂商做PC就是个伪命题。 结局可能有两种:一是把自己玩死,二是变成另一个三星,那种四不像也没法准确定义的公司。 唯一笃定的是绝对成不了苹果,因为苹果原本就是一个PC厂商。 (责任编辑:admin)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