图片版权所属:站长之家 本文来自公众号深响(deep-echo),作者:孙英弘,编辑:亚澜。 摩拜经历过的宿命,或许马上就要落到ofo身上了。 虽然还没有最终定论,虽然买家是谁尚不明朗,但是多方证据已经表明,ofo卖身已成定局,这不是ofo联合创始人于信在朋友圈高喊着两句“稍微动动脑子”就能否认的。 2015 年,ofo、摩拜相继成立,拉开了共享单车大战的序幕。跟互联网所有行业一样,共享单车走过的也是一条从小到大、聚沙成河的艰辛道路。 在那个充满激情的“大众创业、万众创新”的狂飙岁月里,如果说以滴滴为代表的网约车开启了新出行的理念,那么共享单车则把这种理念更加廉价化。正是有了共享单车,才让很多人觉得去地铁站、公交站,或者去附近的超市、公园,并不是一件辛苦的事情,而且它的价格确实很便宜。 如今,随着ofo卖身马上“既成事实”,共享单车两大巨头都已经名花有主。但这并不意味着这场大战即将落幕,在巨头大把资金的刺激下,在“最后三公里出行” 刚需的作用下,这场大战或许更加激烈。 开战即是双寡头,没给第三家任何的机会上世纪 90 年代末,四大门户诞生,并且缠斗至今;电商兴起之时,尽管淘宝天猫一家独大,但毕竟还有京东、当当、亚马逊等实力不俗的玩家在搅局;网约车袭来,滴滴快的掀起了补贴大战,神州专车、易到、优步等也拥有一批拥趸…… 但共享单车的故事,从最开始就注定是摩拜、ofo两家的斗争,说“三国演义”似乎都有点牵强,无论是永安行、哈罗单车还是小蓝单车,在这两家斗争的大背景下,都只能算是匆匆过客。 从最初的布局来看,ofo和摩拜井水不犯河水,因为两家公司推出的产品所面向的市场完全不重合。 2015 年 9 月,ofo创始人戴威选择母校北大为第一个运营的地点,并且ofo还写了一份慷慨激昂的公开信——《这 2000 名北大人要干一票大的》。ofo宣布,将为北大校园提供超过 10000 辆自行车,同时也呼吁 2000 名北大师生贡献出自己的单车。公开信末尾极富煽动性地写道:“ 100 多年来,有很多北大人改变北大,也改变了世界,这次轮到你了!” ofo在随后一年的时间里,一直主打校园市场,最终覆盖 20 个城市的近 200 百所高校,注册用户超过 80 万,总订单达到 900 万,日订单超过 20 万。一直到 2016 年 10 月,ofo才宣布开启城市计划,正式走出校园。 相比之下,摩拜则直接把目标对准城市用户。 2016 年 4 月,摩拜进入第一个城市上海并开展运营, 9 月进入北京,年底在全国七个城市开展业务。也就是说,摩拜、ofo的大战是从 2016 年年底打响。 战端一开,就复制了当年的滴滴快的大战,套路是常规但又十分奏效的补贴。 2017 年摩拜和ofo的用户经常能收到优惠充值促销的短信,打开各自的APP,直接弹出来的也是促销广告,充返比的优惠力度最高能超过1:2。 创业公司敢如此烧钱大打补贴战,其底气是来自于背后的投资方。时至今日,摩拜和ofo都已经历了数轮融资,总金额达数十亿美元。 从双方公布的融资信息来看,颇有点斗气的味道,因为选择公布的时间都极为相近,且每次都会各自宣称创下共享单车行业融资纪录。 更有趣的是,两家公司的主要投资方鲜有重合,尤其是在 2017 年年初的时候,又分别有了腾讯和阿里的资金注入,这注定摩拜和ofo一定会掀起激战。 除去补贴大战,摩拜和ofo背后的资本力量,也时不时在公开场合进行一番较量,其中最经典的就是腾讯CEO马化腾和金沙江创投朱啸虎在朋友圈的那次“嘴炮”。 (责任编辑:admin)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