从此,微信公号结束了“犹抱琵琶半遮面”的混沌状态,阅读数、点赞数成为衡量文章传播效果的指标,一批大号雄赳赳气昂昂地冲了出来。作为第三方的新榜,也在那一年开始发布公众号排名榜单,建立起行业认可的评价体系。 野蛮生长的公号江湖中,各方豪杰,秩序初现。 与之配套的,是公号变现模式的登场。 7 月 6 日,微信公众平台开始公测流量主和广告主服务,为公号运营者提供了最直接的盈利途径。时至今日,流量主仍然是许多公号的重要收入来源。 公号的商业化进程开始加速,写字的人最赚钱的时代,来了。 2014 年,“世相君”张伟拉来 51 个文艺范儿的公号组成联盟,发布的宣言最后一句话便是:我们不惧怕易变的潮水的冲积,我们终将改变潮水的方向。 这一年,“世相”接到了不少广告投放邀请,但张伟始终觉得调性不符。 8 月份,在新榜对张伟的专访中,他说了一句,“如果Chanel投广告我肯定接。”几天后,香奈儿真的找他合作了。 后来他得知,那次合作标志性地影响和推动了整个观望的高端品牌行业对微信公号生态的广告投放的意愿和进度。 徐沪生和他的“一条”成为那一年公众号领域的创业神话。 2014 年之初,徐沪生离开《外滩画报》,开始筹备内容创业。 直到当年的 9 月,“一条”的第一条视频才在微信公众号上发布。中间数月的酝酿期,为“一条”积攒了爆发力。仅仅是微信公号的排版设计,前后加起来修改了上百稿。徐沪生和团队每天研究YouTube上的爆款视频,他下载的视频就有 40 个G。 凭借每天一条精良的原创视频,还有对广点通的准确判断和大胆投入,“一条”拥有第一个 100 万粉丝,只用了惊人的 15 天。 厦门的林少, 2014 年决定辞职创业。 最初创建的公号并不叫“十点读书”,而是“每日好书推荐”。后来因为要注册主体公司,才把名字改成了“十点读书”。改名之后,涨粉突然猛增。因为每天都有很多人搜索“读书”,跳出来的第一个公号就是“十点读书”。 自己“下海”后,林少鼓动着好友沙小皮也辞职做公号。 10 月,沙小皮组建起团队,也就是如今视觉志传媒集团的雏形,还把大学同学冯小马拉入伙。也是那个时候,“视觉志”的粉丝突破了 100 万。 冯小马收到沙小皮的短信时,思考了不到 30 秒,就决定“见风使舵”,随后举家搬迁到青岛。虽然他们自称是整个公司“业务能力最差”的人,但冯小马相信老友对新媒体行业的准确判断。 最初的最初,沙小皮就发现一些温情唯美的文字,搭配给人视觉享受的图片,在微信生态立的传播效果好得出奇。他们很早就开始布局矩阵号,发力漫画内容,提前抵御了后来的种种危机。 同样在 10 月,眼看门户日渐式微的何君,对同事陈植雄说,干脆一起去创业吧。何君擅长规划,陈植雄对内容有完美主义,两人一拍即合。这年 11 月,他们开始全职运营“毒舌电影”,当时没有广告,没有投资,何君却对“钱景”信心满满。 那一年的咪蒙穷得叮当响。她经历了《南方都市报》 12 年的风云变幻,从巅峰时期溢于言表的自豪,到大厦将倾时的无力。版面持续减少,收入断崖下滑,曾经铁肩担道义的记者们纷纷离去。 在纸媒最后的日子里,咪蒙以本名马凌继续做着专题策划,她想了一个爱国的话题,采访了各行各业的 100 个人,做了八个版面,最后没发出来。 咪蒙拂袖而去,放肆去追逐理想。她开了一家影视公司,名为万物生长,喊出“北有华谊兄弟,南有万物生长”的口号,向员工承诺说,不用发展太快,两年之后上市就行了。 然而十个月之后,公司破产了。投入的 400 万一分不剩,当月工资都发不出。咪蒙只能炒掉当初约定同行的员工,为此哭了三天三夜。 随后背着债务,北上赴京,再也不敢侥幸偷懒。 到 2014 年年底,微信公众号的数量已经超过 800 万。一些闪亮的星正在升起,一些还未登场。 (责任编辑:admin)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