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1950s:客户成为上帝 在营销学的历史中,顾客(用户)角色受到重视而登上历史舞台,是在1950s年代。 在1950s逐渐形成了以顾客为中心的市场营销观念,这种观念从顾客的视角出发,以满足顾客的需求、为顾客提供让渡价值为核心目标——这与之前的生产观念、产品观念和推销观念形成了鲜明的对比。 顾客为什么会在这段时间里成为上帝? 在市场营销观念形成之前,存在着三种营销观念,分别是:生产观念(从西方工业革命至1920s)、产品观念(1920s末期)和推销观念(1930s至1950s)。 这些观念都是站在生产产品的公司的视角来看待问题的,而不是站在顾客的角度看到问题。 因此,这三种观念被“打包”称作传统营销观念。 而从市场营销观念开始,其后产生的各种观念都是以顾客为中心的,从顾客的视角看待问题。 因此,这些新产生的观念,也被“打包”称作现代营销观念。 之所以出现了新的观念,是因为传统的观念都遇到了巨大的挑战——生产观念注重的是生产什么以及生产效率如何,这在物资短缺的年代是行得通的,有总比没有好。 但是当商品逐渐丰富起来时,消费者有了选择的余地,于是生产企业转向了产品观念,旨在为顾客生产高价值的产品。 即使是在当代,这种观念也会时不时的蹦出来,尤其是那些掌握专利技术或者其他硬实力的企业,更容易产生这种观念。 但随着技术的发展,各家都在生产高价值的产品了,一些企业的业绩开始出现下滑的现象。 研究分析将这种下滑总结为消费者的购买惰性或抗衡心理,于是,推销观念产生了。 需要说明的是:推销观念在当代并没有消亡,而是用在了推销那些非渴求的商品上,也就是消费者一般不会想到要购买的商品,比如埃隆·马斯克同学的SpaceX。 总之,传统营销观念应对的都是卖方市场,也就是由商品的生产者和分销者主导的市场。 但是到了1950s,当时社会生产力迅速发展,市场趋势表现为供过于求的买方市场;同时个人收入迅速提高,对产品的选择有了更多余地。 另一方面,企业之间的竞争也在不断加剧,即使物美价廉也卖不出去。 许多企业开始认识到:必须转变经营观念才能求得生存和发展。 于是,市场营销观念产生了。 市场营销观念认为:实现企业各项目标的关键,在于正确确定目标市场的需要和欲望,并且比竞争者更有效地传送目标市场所期望的物品或服务,进而比竞争者更有效地满足目标市场的需要和欲望。 市场营销观念的基本假设是: “消费者愿意购买满足它们需要或欲望的产品,同时消费者的需要或欲望是有差异的”。 而实现这一目标的基本手段是: “从消费者需要出发,通过市场细分,确定目标市场,进行市场定位,利用4P营销手段,满足顾客需要。” 用 20 个字来总结市场营销观念,就是: “顾客是中心、竞争是基础、协调是手段、利润是结果”。 市场营销观念的出现,标志着企业真正把重心放在了用户的需求和欲望上,而不是自己的生产和销售上。 通过这种观念的转变,顾客成为了上帝。 二、客户观念与互联网边际成本 在市场营销观念之后,又经历了客户观念和社会市场营销观念;其中社会市场营销观念,将更多的社会问题采用营销手段解决。 比如:宣传节约用水、低碳出行、饮食健康等等。 ——这不是我们讨论的重点,我们需要终点关注的是客户观念,这与我们当今的互联网领域高度相关。 客户观念的产生,是因为企业逐渐认识到:不同的子市场的顾客存在着不同的需求,甚至同一个子市场的顾客,其需求也会经常变化。 因此,客户观念更加注重满足每位顾客的需求。 注意:是每位顾客的个性化需求! 但也因此,而必须面对过度个性化带来的高昂成本。 过去的商品生产,主要是生产实物商品——工厂里的流水线根本无法应对不同消费者过度碎片化的需求,会带来巨大的生产成本。 所以,满足每位顾客的个性化需求,这个要求在当今的互联网领域中并不过分,甚至是能够轻而易举实现的;但是在需要规模化的实物商品和服务的领域,仍然是不可能完成的任务。 现在我们可以回到当代了:当代的互联网,就是在使用客户观念思考问题(当然,互联网自身的发展也经历过生产和产品阶段,这个我们后边会讲)。 当我们大谈特谈用户需求的时候,其理想形式就是满足每位用户的个性化需求。 但是这种观念为什么在互联网领域再次兴起? 因为互联网领域采用计算机技术的手段,使得在产品形态上能够灵活多变,适应不同用户的喜好,服务每位用户的边际成本几乎为0。 在极端情况下,每位用户都能看到不同的产品形态,就像今日头条推荐用户关心的内容一样。 但这只是跟传统行业相比,当今我们真正花费在用户身上的成本包括什么? (责任编辑:admin)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