设计|托马斯 24 岁的研究生啾助在课间时间登陆了微博,以“千禧bot”身份上线的一瞬间,她脱离出了日常生活,变为了一个没有感情的“机器人”。 啾助迅速地浏览着后台的私信,开设不到一周的“千禧bot”已经有超过 15 万人关注,微博私信里堆积着 1000 多条投稿,啾助一一编号,然后开始在微博批量发布。 “千禧bot”会对发布的每一条内容进行编号 啾助恪守着一个“机器人”应该遵循的原则,规律地处理投稿,使用统一格式发布,保持绝对中立。 除了啾助,每天还有数百位真人扮演的“机器人”在微博上进行着同样的工作。在数百个不同的话题下,他们收集并处理着上万个来自网友的投稿,再通过各种标有bot的账号统一发布。 这种起源于Twitter的内容编辑方式被称为bot。最初,一些账号通过脚本,定时定点在Twitter上自动推送天气预报、地铁消息等资讯类内容,由于不由真人运营,这些账号被称为“robot”,bot是它的缩写。 2017 年,第一批bot开始在微博出现。尽管延续了一样的名字,但在形式上却已经发展成了完全不同的新产物。微博bot的背后往往有一到多个真人运营者,他们根据特定主题搜集投稿,再按照统一格式发布,但bot依旧保留着中立和去人格化的特点。 最近的一段时间里,bot正成为微博上最主要也最受欢迎的内容来源。在微博正式上线的第 9 年,一种新的更低门槛的内容组织方式重新激活着这个巨大公共社交空间里的UGC创作活力,并以更加聚焦和定向的方式划分出更细分也更高质量的讨论圈层。 新的内容形式的出现往往意味着新商业机会的到来,一些敏锐的MCN机构已经提前做好了准备。但无论是特殊的内容获取方式,还是更小和封闭的圈层,以及更微妙的情感共鸣,是否能在bot上找到新的商业出口仍是个没有答案的问题。 而对于大部分的bot运营者而言,这依然是一件出于兴趣的,私人的事。 “我想让大家沉浸在千禧年的氛围里” 8 月 17 日,啾助上传和置顶了”千禧bot“的第一条微博。 标有使用说明的图片里显示,”千禧bot“旨在分享一些属于 90 年代末和 00 年代初的记忆,开放投稿,投稿范畴包括时代大事、老物件、流行文化、代表人物,也可投稿私人故事,形式不限。除此之外,还配了一张Windows98 的图片。 “千禧bot”使用说明 “我很喜欢千禧年的感觉,它不仅仅是我们这代人的童年回忆,它处在两个千年的交际之时,有着特别的感觉。”啾助告诉《三声》(微信公众号ID:tosansheng)。 啾助喜欢千禧年带来的感觉,并希望能在微博上找到更多和她有同样情绪的人,她发起了“千禧bot”,在最初,啾助想象这是个分享时代共同回忆和个人隐秘故事的小星球。 “但实际上投稿里也有很多老物件、歌曲等等,投稿范畴很宽泛,最终我希望能让大家沉浸在千禧年的氛围里。”啾助说。 “千禧bot”提供了一个宽泛又明确的指向,它指向了某一个特定年龄段的人群,同时又代表着一种特殊的情绪状态,他们聚集在bot下,沉浸在啾助所说的“氛围”里。 另一些bot则看上去更加让人感到含糊不清。 2017 年,只因为“搞笑艺人bot”下的一条评论,魂君建起了“灵魂呐喊bot”,专门用来搜集各类作品里的呐喊台词。 “让没看过的人也感受得到的气势”,这句话被魂君写进了投稿规则里。“灵魂呐喊bot“下的台词包罗万象,不同国别不同形式的作品均有投稿,而每句台词所表述的情感也千差万别,在《亮剑》李云龙的”开炮!“下,紧接着沈玉琳在《奇葩说》里的台词“蟑螂没有爸爸!”。 “一个一点也不传奇的诞生。”魂君对《三声》(微信公众号ID:tosansheng)说,“有趣就好,看到一部分人哈哈哈就挺开心的。” 2017 年,当魂君刚刚建立起“灵魂呐喊bot”,微博上的bot还不太多,也主要以台词搬运为主。 不过现在,bot所承载的内容正在变得越来越丰富,所覆盖的范围也越来越宽泛。 (责任编辑:admin)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