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Vlog创作门槛很高,决定了它只能停留于相对小众的圈子。一闪的的slogan是“成为创作者”,但用户从浏览者转变到创作者,其中最大的鸿沟就是视频的创作难度。 首先说设备,vlog的高清质感和镜头语言的流畅性对拍摄设备要求很高,主流的vlog拍摄设备至少得保证有索尼A7 II、Go Pro级别的相机和配备的稳定器,另外还得考虑无人机等升级装备,这对于绝大多数拍抖音快手的用户来说已经相当遥不可及了。 另外Vlog对拍摄的技术有很高的要求,和一镜到底的抖音快手短视频相比,vlog创作者对镜头语言、时长、配乐、剪辑节奏都得有很专业的把握,而且得耗很大的精力。 井越在被采访时透露自己每期素材会有60G-70G,从中剪辑出 5 分钟的Vlog需要花 6 到 10 个小时,而且会在电脑剪辑软件中完成。除非是全职vlogger或是重度爱好者,一般的用户不太可能有这个时间精力和创作水平。 第二,人格化的vlog更像是一种艺术形态,很难被工业化生产。即和任何一种非流水线式的艺术表达形式类似,比如相声、脱口秀,Vlog创作者的人格魅力和天赋都不是一般人所能具有的。Vlog虽然看上去是很流水账式的记录,但镜头语言的调度、人物的鲜明个性和自我表达都是非常独特的。这种独特性可以从当前头部vlogger的背景看出来: Casey是一个真正的 flim maker,有背景的职业制作人,在做 vlog 之前就已经通过做过很多病毒视频成名。cbvivi 是编辑、产品经理,在《外滩画报》做过编辑和新媒体总监,写过一个叫「看,那个人在飞!」的博客。井越是中山大学的哲学系博士生、《恶毒梁欢秀》第二季编剧,以及最早的人人网网红,他在荷兰读研究生时写的《在阿姆斯特丹吃蘑菇是一种什么样的体验》一度流传甚广。飞猪在校时创办的博客“反波”在当时被梁文道称作“中国目前最好的博客”,目前飞猪是一闪的CEO。 作为一种自我表达的内容形式,vlogger身上的个人魅力是让用户来看Vlog的主要助推力,vlog里的有趣灵魂在现实里真的也是天才又有趣的少数人,像井越这样的斯文败类型男、个人风格鲜明、有学识有视频制作能力、还有个好看模特女朋友的Vlogger寥寥无几,这就直接导致了优质的能火的vlog数量非常有限。 第三,国内缺乏Vlog创作的文化土壤。Vlog的核心在于分享生活,并通过分享生活传达个人意识和态度,而国人传统上并没有这种爱分享的潜意识。而且中国市场并没有经历过DV一代,缺乏家庭录像的文化,中国的用户并没有拍摄视频来记录生活的习惯。 这几年短视频的火热让越来越多人愿意在镜头面前表现自己,但是其中更加突出的是颜值、表演、吸睛的成分,是如何从一堆内容中脱颖而出,比如抖音上的各种炫技、秀颜值秀身材、搞笑,可以说是打造了一个加了滤镜的世界,这些和vlog强调的自然、真实的叙述并不不是一种类型的。 Vlog的流行很大程度在于它的真实性,在越来越多的个体开始关注自身,关注差异化时,独特的人格魅力正是能引得众人追随的重要原因。 而这也恰恰是中外文化的差异之一,即国人还没有太适应高调表达自我的差异化,并且对自我的独特性有足够的自信。 回到Vlog和抖音的话题上来,我觉得Vlog和抖音之间并非竞争关系,而是双方处在两个完全不同的赛道上,Vlog自身的瓶颈也好,困境也好,和抖音没有太大关系。 抖音是一个满足用户及时满足感的娱乐产品,他就像海一样,你总能找到一片适合你的岛屿,而VLog则融合了社交、猎奇,户外,个人IP,探险精神,是一小撮人的精神游戏,严肃的说,两者的定位和受众都不相同。Vlog或许可以成就一批高人气爱豆,但肯定不会成就大多数人。 另外,别想太多,你做不了Vlog。 (责任编辑:admin)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