图片版权所属:站长之家 声明:本文来自于微信公众号深响(ID:deep-echo),作者:彭方婷,授权站长之家转载发布。 在中文语境中,“二手货”不是个好词儿,意指别人用过、剩下的东西。那是上一个消费时代留下的固有印象,人们追求“拥有”,“奢侈”,“全新”。 斗转星移,不经意间,消费时代发生了巨变。以日本为例, 1995 年,日本奢侈品消费占到全球份额的68%,而到了 2015 年,这一份额仅达10%。在这数据下降的对立面,是日本的二手市场的崛起。 Mercari是首个上市的二手物品电商平台,在日本下载量超过 3500 万。而在美国,二手奢侈品电商The RealReal也在共融资了近 3 亿美元后开始筹备上市事宜。 《第四消费时代》将日本在 2005 年到 2034 年之间所处的状态描述为第四消费社会——居民的消费理念趋于共享与质朴。这样的特质也正存在于美国、欧洲。 而在中国,从传统零售到综合电商,从传统电商又到垂直电商、社交电商、新零售、社区团购,消费时代同样经历了巨变。“二手货”不再是个贬义词,而是日常消费的可选项。 从 2011 年国内二手电商平台开始萌芽起, 这一市场就一直保持高速增长。根据央视财经的报道,截至 2017 年底,我国闲置物品交易规模已达 5000 亿元,并以每年30%以上的速度增长,预计到 2020 年可以达到 1 万亿元。 面对这样的潜力市场,阿里的闲鱼、 58 的转转、京东的拍拍都已深度布局,垂直领域也出现了许多二手电商平台,如心上、Plum、花粉儿。 与日本和美国相比,中国在二手消费习惯的培养和供应链的打通上还需要一定的时间,但国内独特的互联网环境也造就了二手电商领域不一样的格局。那么,国内的二手电商平台是如何发展而来?它们的现状、难点、机会与瓶颈分别在哪?二手电商与一手电商之间在交易过程中又有什么不同? 二手电商的主要模式二手交易的需求一直存在。 在以前,线下的跳蚤市场、旧物市集是这些商品流通的主要渠道,但受地理位置和极其不标准化的信息所局限,二手交易的市场规模并不大。这就成了以线上化为支点的二手电商的机会。 最早的二手电商平台当属卖二手书的孔夫子旧书网,不过在 2002 年的时候,这个平台能做的也只是把交易信息线上化,购书的流程依然需要在线下完成。 当 58 同城、赶集网等分类信息网站在 2005 年纷纷出现时,这些平台上的二手频道采用的也是C2C(用户到用户)的交易模式,利用信息线上化来扩大传播范围、撮合买卖方的交易。 而对于C2C交易平台而言,为了尽可能多地促成交易的发生,供应端和需求端的流量越大、平台上流通的商品越多,也就越能产生规模效应。因此,C2C二手电商从一开始就要将摊子铺大,拥有丰富的SKU(单品品类),从而更好地满足长尾化的交易需求。 当然,二手电商平台也尝试直接介入二手交易的过程,打造C2B2C(用户到商家再到用户)的模式。 作为B端中间商,二手电商平台正是通过提供质检、估价等服务来证明自身的价值。但是,不同品类的商品对应着不同的服务流程和体系,采用C2B2C模式的二手电商并不可能从一开始就处理全类别的商品,垂直品类成为其切入的突破口。 生于 2011 年的“爱回收”便是入局较早的玩家。在二手电子产品市场中,爱回收扮演着B端的专业回收商,从卖方处进行标准化的回收流程后,又在数据清除等环节后将旧机优品出售给C端买方。 综合来说,二手电商以C2C和C2B2C模式为主,也因此,在二手电商中,平台模式与商品品类和发展方向之间存在着千丝万缕的关系:C2C模式多是与综合品类互相绑定,再进行精细化运营提高交易转化率;而C2B2C模式则从垂直品类入手,建成壁垒后再横向扩张品类。 背靠巨头的二手综合电商和任何一个拥有巨大市场潜力的领域一样,二手领域也是巨头林立。目前来看最主要的是阿里的闲鱼、 58 的转转、京东的拍拍。 (责任编辑:admin) |